所谓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在麦克卢汉(M.McLuhan,1964)的笔下,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 (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而所有媒介都可以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等等之类的。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多亏了媒介的存在,人类文明会超前发展几千年。
书中第一章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媒介即隐喻”。所谓隐喻就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就好比书中提到的
光是波,语言是一棵树,上帝是一个明智而可敬的人,大脑是被知识照亮的黑暗洞穴。
那么为什么媒介会跟隐喻相互联系呢?
美国前总统曾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结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对比尼克松对即将竞选的肯尼迪提了个建议:减掉体重。虽然法律对于体重是如何影响竞选的事情只字未提,但是我们也可以明白了:政治家原本表现才干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无独有偶,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就比如播音员,她们往往花在吹头发整理妆容的时间会比花在准备播音稿练习播音的时间要更多。这里也不难发现,拥有魅力外表的人在电视上会比较轻松的获取较高的收视率和百万年薪。
其实美国的商人早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道理:在展示商品的技巧面前,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往往是无足轻重的。就拿中国来说,在某书app上很多大牌明星都会代言很多产品,但是有些产品的质量经过顾客使用根本算不上上乘,但是就是通过大牌明星的代言,这样的产品的销售率就会大大提升。
不可否认的是,整个社会的公众话语在向娱乐艺术发生转变。我们人类的媒介从书变成了电视,从象形符号变成了绘画。语言作为文化的媒介,不仅使我们成为人,还定义了我们人的含义。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但是媒介为何又是隐喻呢?隐喻什么?从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人类在电视的诞生以后,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电视是无法像文字一样表现政治和哲学的。
媒介带领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大脑对于媒介的存在毫无反应。
比如钟表就是时间的媒介,它的出现把时间切割成时分秒,把一天分为二十四个小时,把一年分为四季,分为十二个月。同样也是因为钟表的出现,人类的脑海中才得以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道理。
媒介本身就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隐喻,它不仅成为了文化,更是定义了文化。
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媒介,你能想得到它们各自的隐喻吗?
下回我们将讲作者的第二个“媒介即认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