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一

作者: 沫粒和十八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19:51 被阅读0次

上古之君,法天道为治本,与造化以同游。故道纯德全,民康物阜,靡不各遂生成之性。道不悖,则物无伤焉。

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益贫。忽兮恍兮不可为象兮,恍兮忽兮用不诎兮,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遂兮通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能生生而不自生,能化化而不自化,夫是之谓大常之道。圣人则之,君天下而子庶民。化行道合,盛德之世也。

老子曰:大丈夫恬然无思,担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车,以四时为马,以阴阳为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天为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为车,则无所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所不傋。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照见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也。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而归之。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

相关文章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一

    上古之君,法天道为治本,与造化以同游。故道纯德全,民康物阜,靡不各遂生成之性。道不悖,则物无伤焉。 大常之道,生物...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二

    太极中虚,神明与俱,人能心虚而道自居。一有所载,则嗜欲窒;好憎生,神将去矣。神去道丧,形有不亡者乎?惟至德之人不与...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三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而应,智之动也。智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出於外,不能反己而天...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五

    老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志弱者柔毳安静,藏於不敢,行於不能,澹然无为,动不失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四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放准循绳,曲因其常。夫喜怒者道...

  • 每日圣心灵语

    #9月9日##每日圣心灵语# #通玄真经##道原##包天心# #与天同心##用心复性##无心# 老子曰:圣人妄乎治...

  • 无标题文章

    文子通玄真经第一卷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 《玄门散识》文献卷☯道教中与养生相关的主要著作

    《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即《庄子》)、《冲虚真经》(即《列子》)、《通玄真经》(即《文子》战国时文子所著)、《...

  • 道家《通玄真经》与茶道养生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

  • 《通玄真经》论慎独

    《通玄真经》论慎独 君子之憯怛(cǎn dá忧伤)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vu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