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论慎独

作者: 3e255eee8152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07:56 被阅读2次

《通玄真经》论慎独

君子之憯怛(cǎn dá忧伤)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通玄真经》第二卷 精诚

《通玄真经》论慎独

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心治则交让,心乱则交争,让则有德,争则生贼,有德则气顺,贼生则气逆,气顺则自损以奉人,气逆则损人以自奉,二气者可道已而制也。天之道其犹响之报声也,德积则福生,祸积则怨生,官败于官茂,孝衰于妻子,患生于忧解,病甚于且愈,故“慎终如始,无败事也。”

——《通玄真经》第四卷 符言

《通玄真经》论慎独

积薄成厚,积卑成高,君子日汲汲以成煇,小人日快快以至辱,其消息也虽未能见,故见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苟向善,虽过无怨,苟不向善,虽忠来恶,故怨人不如自怨,勉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声自召也,类自求也,名自命也,人自官也,无非己者,操锐以刺,操刃以击,何怨于人,故君子慎微。

——《通玄真经》第六卷 上德

《通玄真经》论慎独

夫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相邻,自非至精,莫之能分,是故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不可不慎察也。

——《通玄真经》第七卷 微明

《通玄真经》论慎独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欲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错废置,曲得其宜也。事少者,乘要以偶众,执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

故圣人之于善也,

无小而不行,

其于过也,

无微而不改。

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成也。

——《通玄真经》第七卷 微明

《通玄真经》论慎独

相关文章

  • 《通玄真经》论慎独

    《通玄真经》论慎独 君子之憯怛(cǎn dá忧伤)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

  • 《玄门散识》文献卷☯道教中与养生相关的主要著作

    《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即《庄子》)、《冲虚真经》(即《列子》)、《通玄真经》(即《文子》战国时文子所著)、《...

  • 道家《通玄真经》与茶道养生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

  • 360个人图书馆~道家四圣

    四子真经,指《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和《洞灵真经》。据说,这四部经典的作者庄子、列子、文子和庚桑子...

  • 通玄真经(文子)·道德

    《通玄真经(文子)·道德》 五〈道德〉 1文子问道。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

  • 每日圣心灵语

    #9月9日##每日圣心灵语# #通玄真经##道原##包天心# #与天同心##用心复性##无心# 老子曰:圣人妄乎治...

  • 复录群书《玄女经四十九章》

    第二十六篇 极数 无极之数,六玄之期极,故不可识。三玄之通,自可识之。论已研极数,思明万世通。 ...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二

    太极中虚,神明与俱,人能心虚而道自居。一有所载,则嗜欲窒;好憎生,神将去矣。神去道丧,形有不亡者乎?惟至德之人不与...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一

    上古之君,法天道为治本,与造化以同游。故道纯德全,民康物阜,靡不各遂生成之性。道不悖,则物无伤焉。 大常之道,生物...

  • 通玄真经缵义道原篇三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而应,智之动也。智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出於外,不能反己而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玄真经》论慎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na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