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三轮体空

作者: 云水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18:19 被阅读0次

    三轮体空

    三轮体空的智慧摄受是修行、布施、供养、回向、等一切法门的最高、最殊胜、最圆满的修行境界。 三轮体空,又名三轮空寂. 指的是:

        1.施空:施者忘施,所施舍皆空也.(心内不见布施的我) 2.受空:受者忘受,所受者化空也.(外不见受布施的人)3.物空:物者忘物,所施舍之物皆空也.(中不见所布施的钱、财、物) 三轮体空就是(人无我、法无我、无对境、)即布施者、所布施之物、与受物者,谓之三轮,行布施之后,此三轮相,空无自性,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后五度亦如是。     

        菩萨心体空慧而积善

        凡夫心似死灰而退善     

        为什么要三轮体空?

        🥣我们无论做什么功德都应该有前行的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如果不三轮体空,如果没有后行回向殊胜,无论种什么善根、无论做什么功德、无论集什么福德、都不会是圆满的功德。

        大士体空而进德,凡夫顽空而退善。执着三轮就是贪,而清净心才是功德,一有贪心何来功德?无有功德,拿什么回向?🥣行善为众生,就三轮体空,就是回向。

        做完功德后如果不圆满回向,就不能增长善根,功德福德的果报就不会殊胜。所作的功德就不会圆满。所作的功德会随时随地毁灭。就会被随时生起的刹那的瞋恚心、后悔心、邪知邪见在他人面前宣说,所作的功德就会消失殆尽。     

        三轮体空的定义?   

        在世间的生活中,有许多因缘来成就我们,因此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就是积聚资粮之道、集聚福慧福德之道,实修资粮道、别解脱道、大行菩萨道、实现菩提心。🥣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广结善缘行布施。只要用心,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可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除了正常的布施外,本人常修施身法,古萨里法。   

      很多师兄讲:我们没有什么可布施。太贫穷了。其实,师兄们根本就不了解密法。只要用心,深刻领会人无我、法无我、无对境、就可广行善巧、度尽无边众生。🥣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丝真挚的笑容,一缕随喜的心愿,一丝悲心就可以令众生起信心;🥣一个随心的助缘可以济人困难危急;甚至与人为善、一句赞美、一瓣意化的心香。🥣如果到达一定境界,时时处处、吃喝拉撒都可摄受三轮体空的妙境,无处不是殊胜的布施因缘。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由于布施能令众生安乐,是最容易修习的法门,有如大地一样,一切万物都依之生长,所以六度、四摄都以布施波罗蜜为上首。🥣

      这三种布施可分为有相布施与无相布施二种。有相布施,指世间上一般人心希果报,执着人我的布施,所以又称为世间布施;此种布施,只能得到有漏的人天福报,报尽又再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布施。无相布施则与有相布施相反,在布施时,能体达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当体皆空,而无所执着,因为能超越世间的有漏烦恼,所以称为出世间布施。🥣又因为此三者有如车轮一般,能辗断烦恼惑障,习气障、所知障,所以也称为“三轮体空”。

    🥣  三轮体空的布施,能使我们越过生死海,与众生同登涅盘彼岸,因此称为“布施波罗蜜”。       

      三轮体空的内容

      万法皆空是宇宙万象的真理。三轮体空正是空理的最高体证与实践,我们可以概略的就三方面来说明其中的妙义: 

      人我二空:🥣众生之所以常常感到烦恼,是因为来自内心的执着妄想,以为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因此产生我、我所具有的观念,使身心成为五欲六尘的奴役。🥣布施行善,心存贪念,心存回报、结果因为心有所系缚,不但功德减少了,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受者、施物等外境的影响。其实,🥣五蕴和合的身心是假聚之有,刹那生灭。哪里有能施的我呢?🥣既然能施的我了不可得,当然也就没有受施的对象,这就是“人空”。🥣又因为诸法是五蕴和合而成,所以施物当体即空,法执也就跟着去除了,这就是“法空”🥣。三轮体空的布施,使我们从二空里去除对人对法的执着,是自他二利的菩萨道。传统上我们称为“无我”。它所指的就是对自己不要有先入为主、固执不变的期待或希望。要看我们自己如何不断的变、变、变,转化,转化的过程,修行是最好的工具。🥣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情绪不断在变、在转。🥣据说禅修功夫极高的行者甚至可以看到微粒原子的改变,看见善恶交替的本质、看见布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

    🥣通过体证自我的空性,然后体证到“他人”的空性,体证到万物的空性。🥣不执着于“我”,也不执着于“他”,更不执着于物,这就是所谓的“三体轮空”。

      体证一时的“三体轮空”并不难,比如我们不求名、不求利地帮助别人、事后自己也忘记了,这就是“三体轮空”。🥣一心清净,不着一点痕迹。我们常住于“三体轮空”就很难。如果习惯了,🥣念念相续如此,连常住的念头都会忘记。🥣就无所谓念头、无所谓心境,这就是自然智慧。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定力”,这才是我们修行人要修的真功夫!

        一切皆空:🥣做到人空和法空还不够,还必须把“空”也完全空掉。因为佛教说空是要我们荡除执着,如果执着有一个“空”的存在,根本法执未除,反而病上加病,须知在分别思惟上所执的空,它的自性也是空的。三轮体空就是要我们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破除一切颠倒妄想,从体性上斩断一切执着、烦恼、习气。真如金刚经所言: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真空妙有:虽然本无一法可得,但是诸相宛然,不可说无。当我们以智慧观察诸法无相无我、毕竟空寂以后,般若智慧现前,这时我们的心与外界合而为一,自然而然地就能随顺幻“有”,以善巧方便,大作佛事,布施行善,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通达法性。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日光明照,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终日布施而不见布施相,不着空有相,这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了。《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人人会背,但我们还要把《心经》融合到日常修行中去,再从日常修行中体会《心经》,体会世间万事万物(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普遍的空性。只有体会到世间万事万物中的普遍空性,我们才能真正证悟到“性空缘起”的微言大义,“因缘和合”的实相。有一分体会,就有一份精进;有一份觉受、就会有一点清净;有一份清净、就会有一分证悟;有彻底的体会,彻底的觉受,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就会有彻底的证悟。那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外不著相”,“内心无乱”,🥣随缘任运,随喜众生,以幻为实,真空妙有,应无所住,成就道业。

        如何破四相,断四见、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

        执有了,不了生死,执空了,也入不了涅槃。🥣这就万法的真谛、意义。

        🥣这就是真空包含着不空的含义,要利益众生的随缘意义,真空随缘、自然而然。🥣任何一件事都思惟他人的功德而不是寻找他人的过失;🥣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希望,心性宽大,包容无量,多所含受;🥣憎己不仇,爱己不褒,每欲以德报怨.🥣修行就是要消除对自我、对修行的过程、对其可能产生之结果的执着。🥣我们才能懂得如何过着一种无执、无着的生活。

      如放生做功德回向,心里就不自觉的想着这放生的功德,该怎么破除这迷障?

        不住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不住色声香味触布施……不住于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住于相就是贪吗?住不住相只是功德多与否的不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又如何回向。念的回向文里,有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什么什么人,这是不是住于我相众生相?

        平常我们对于现象界的森罗万象都仅止于一般感官的看法,所以当我们仰观山色,俯视溪涧时,人间诸法时,只觉得它就是高高的山,潺潺的水,是凡胎肉体。🥠这时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人是人”。这是心随境转的一种分别境界。🥠等到我们学佛修行有了心得的时候,一切假有在清朗的心境上无所遁形,这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看人不是人”。修行人开始观照到诸法虚妄,但是还没有到达毕竟皆空的地步,这是第二种层次的境界。🥠进而到完全开悟时候,“是”与“不”、“心”与“物”之间的对立,在悟者的心中已经合而为一,所以真俗可以兼容,理事可以圆融,圆通、圆满。🥠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人还是人”。只是这山和水、人与刚开始学佛时的山水人在意境上已经大不相同了。此时,🥑大千世界充满无限美好的风光,潺潺的流水是诸佛说法的妙音,青青的山岗是诸佛清净的法身,芸芸众生具足如来藏性,都是未来佛。 

      三轮体空,未证实相之前,名相似,所谓相似并不否认未证实相之人不能去做,因为未证实相,不能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还得把它观回来呀!观回来后才能化为空!🥑

        怎么观回来呢?🥑虽然诸法都是幻化的,但是有真空,随妙有,随一切世间缘,来利益众生,起大慈大悲四无量心,利益众生才能成佛,这两个必须圆满具足的。🥑如果做到无我,无众生,所以假名相似三轮体空;已证实相,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三轮体空。🥃

        三轮体空的准则是“无修”、“无念”、“无求”、“无作义”、🥃就是随喜、随缘、随性、随顺、自自然然。也就是说,不要把我们的禅修、供养、布施、观想、诵经当成是一种工作计划、工作任务或是特别的事情来做。不要把那种严肃或隆重的气氛带进修行、供养、布施、一切佛事里去。从语言上、行动上、意境里,我们一点也不要存有“我在修行或我在做某种供养、布施等事情”的概念和想法、甚至连“禅修就是指完全自然无作,像这样坐下来把心放松,保持冷静就可以了”的想法都不应有。远离一切戏论、取舍、超言思境;不改法性本来无为法、不由心生自然智慧身、不由因生究竟果位。

        因为修行需要次第的。要达到无修而修、无念而念、无勤而修,还需要必要的形式和资粮。有形的拜忏只是积累资粮而已。修到圆满前需要有形的阶段。有心和无心也是次第,是必要的。没有有形,要达到无形是不可能的。没有有形的次第,佛不可能从心流。最后,才能得不由心生的智慧身。香不是供人的,是敬佛菩萨的。人需要的佛菩萨的指点,开发自心的佛性。本人的体会是:干什么事切不可执着。执着就会有痛苦、极端、失去智慧的意义。

        因此,以上就是三轮体空的一个概念。它为我们的修行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论我们是属于慷慨或吝啬,或任何种类的人,都不要对自我、对自我所从事的事情和它的过程,以及对此所产生之成果有任何期待,期盼、回报或有任何先入无主的想法,以及主观的设限等。只有这样精进、清净、净心而为,我们才能逐步做到三轮体空,将自己从妄念生活中走出,溶入我们所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由广大的宽阔感、大自在、光明无碍。行善莫着心,莫执着于功德。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如果以實修來說,即是“煩惱於空性中消融”,才能真了达三轮体空的真谛。

          愿一切有情读后能见万法的本性,获得大自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三轮体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vv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