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读书
【社会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周边知识极简清单—读《论个人主义思潮》

【社会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周边知识极简清单—读《论个人主义思潮》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5:38 被阅读82次
    书影

    1、个人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体系,具有多重含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个人主义:“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它高度重视个人自由,普遍强调自我指导、自我控制,并且相对地约束个人或自我。作为一种哲学,它包括价值体系、人性理论、一般的态度或倾向以及对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的信仰。”

    近代以来的个人主义,不仅具有伦理道德意义,而且是关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制度的全面的意识形态体系。

    个人主义的人性理论是假定个人是一种既定的抽象的人,他们有着既定的兴趣、愿望、目的、需要等,而社会或国家则是满足个人需要的工具、手段。

    个人主义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就是平等和自由。

    个人主义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政府建立在公民个人同意的基础之上,政府的目的在于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利益得到实现,个人权益得到保障。个人主义倾向于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个人的需要,侵犯他们的利益和权利。

    个人主义在经济方面的主张:相信私有制和经济自由;它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表达,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规范和运行机制。

    个人主义在伦理方面的主张:个人行为唯一道德目标就是自己的利益,伦理个人主义常常表现为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在文化方面的主张:言论、出版、新闻等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人们的所谓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基础上的。

    2、普罗泰戈拉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鼻祖

    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哲学家,是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名言:“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以非存在的尺度。”他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的感觉当作“万物的尺度”,同时怀疑神的存在,被奉为西方最早的个人主义思想家,尽管他没有提出“个人主义”这个词汇。

    3、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个人主义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反抗神权、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个人主义发展得非常完善,具备今日所说个人主义思想的一切要素,包括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倡导个性自由与发展、追求尘世的幸福与享乐、高扬个人理性精神等等。

    这一时期个人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形式表现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文学家、艺术家等,如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等。

    4、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充分发展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是对旧时代的精神反抗,进入十七世纪以后,资产阶级开始从制度上对旧社会进行革命与重建。自由主义思想家接过文艺家的自由主义思想火炬,从理论上对个人主义从而对自由主义进行了严格论证。这些思想家包括霍布斯、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卢梭等人。

    5、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使“个人主义”这一概念获得现代含义并使之产生世界性影响

    1831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到美国考察了9个多月。1835 年托克维尔出版《论美国的民主》上卷,下卷于1840 年出版。

    托克维尔第一个用“个人主义”概括以往以个人、人性为出发点的思想体系,并以之考察美国社会。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是随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他分析美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的原因:

    “随着身份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说无所求于人。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的手里。”(《论美国的民主》,第627页)

    在托克维尔看来,这种独立性及由这种独立性而来的对自我的关注和以个人为中心,是个人主义的显著特点。

    6、新自由主义复兴

    进入20世纪,杜威顺应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向着集体主义方向发展了个人主义,与此同时,哈耶克向着更极端的原教旨方向发展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进行斗争。他是新自由主义在1930年代的代表,长期受到以凯恩斯主义为主流的西方思想界的冷遇。

    到了1970 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大增,新自由主义阵营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罗尔斯、罗伯特·诺齐克、罗纳德·德沃金、以赛亚·伯林、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立场都是指向个人主义的。当代著名的自由主义者约翰·格雷在他的《自由主义》一书中指出:自由主义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

    7、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论争

    到1980 年代,新自由主义理论遭到了社群主义者的强烈批评,社群主义成为1980 年代的主要话题。

    社群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人不是孤立的,他对社群具有依赖性;个人权利由某种社会则和社会条件所决定,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义务。与新自由主义相反,社群主义不是提倡道德权利、个人权利,而是提倡法律权利、集体权利;社群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努力追求美德、公益,强调公共利益。

    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迈克·桑德尔、查尔斯·泰勒、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迈克·华尔采等人。社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8、个人主义的本土资源

    中国古代的以利己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观念雏形主要发生在战国、南北朝和晚明三个时期。具体包括:春秋战国时代杨朱的“贵生重己”主张;法家的利君思想;南北朝时代《列子·杨朱篇》的自利享乐思想;晚明具有近代启蒙和个性解放意味的个人主义观念。

    9、个人主义思想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自日本学者对“individualism”一词的翻译,大约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其在中国发展流变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形势与任务的变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之变,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急迫需要使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抛开夷夏之辨和中体西用之说,由器物层面的模仿转向从西方政治思想文化之中寻求世界文明之公理,并以此制定救亡图存的方案。

    思想界的这一转向主要体现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实践层面提出维新变法主张,在社会历史理论层面倡导进化思想。其最为核心的理念是“民权”与“群治”的思想,即一方面承认“民”的个体价值——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以“民”的群体价值——群体的富强和秩序——作为最高的实践目标。

    10、孙中山对个人主义看法

    早年,孙中山基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事实,高度赞美并积极追求西方学者卢梭等人倡导的自由平等精神:“大革命之举,不外种族、政治两种,而其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爱三者而已。”

    晚年发表《民权主义》时,他对个人自由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包括对平等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人“不是欠缺自由”,而是中国人的自由已经太多,已经“用不着自由”。中国所需要的只是“国家的自由”,而决非个人的自由。为摆脱列强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孙中山提出要“打破各人的自由”,“要大家牺牲自由”,“要能够把四万万人都用革命主义集合起来,成一个大团体”,而“这一个大团体能够自由,中国国家当然是自由,中国民族才能自由”。他甚至一再强调,“中国革命党不主张争平等自由。”

    11、新文化运动中激进个人主义

    民国成立到1915 年,思想界冷冷清清。维新一代钻进故纸堆,辛亥一代忙于集结苦斗,许多文化守成主义者与当局沆瀣一气,掀起一股尊孔读经逆流。维新历史的重任落到自强运动之后出生,留学西洋和东洋,直接接受过西风洗礼的新生代知识分子身上。他们开启新文化运动的洪流。

    五四先贤提倡个人主义:陈独秀认为,西方文明较东方文明优越之处就在于个人主义;李大钊明确地把个性解放视为现代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胡适极力倡导基于“易卜生主义”和杜威“新个人主义”的“健全的个人主义”;鲁迅、周作人倡导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影响远远超出文学界而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的最强音。

    12、毛泽东关于个人主义看法

    毛泽东1917 年读德国新康德主义者包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从启蒙的意义上将人的主体性置于人类社会生活乃至宇宙的中心,他认为:

    “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身体及精神之谓”,  “人类生活之本意乃在发达其个体也”。

    “社会为人而设,非个人为社会而设也”

    “吾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曰个人主义,一切之生活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

    “个人有无上之价值,有百般之价值。精神之个人主义,使无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逐渐认清了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阶级根源和严重危害。1929 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列举了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等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

    13、集体主义的兴起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社会的首要任务是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过程中,集体主义不仅成为一种斗争策略,更发展为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集体主义是对个人主义的超越:只有全民族的独立和全体人民的解放才可能使绝大多数的人的个人权利得到实现、个性得到解放。因此,它一方面坚持反对个人主义,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主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

    14、以集体主义批判、取代个人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社会范围以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

    1949年解放前夕,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以及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艾奇逊大谈寄希望于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进行“和平演变”。新华社连续发表 6篇社论,对民主个人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三反”“五反”及“高、饶事件”后,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一个重点。

    1954 年 2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指出:“党的团结的重要保证之一是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集体领导原则,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分散主义和个人主义,反对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和部门当作独立王国,反对把个人放在组织之上,反对不适当地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作用,反对骄傲情绪和个人崇拜。”

    “反修防修”“斗私批修”观念不断强化发展,最终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人民积极性发挥的最大原因,就是私心,只要解决了私心,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抓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干部群众就有积极性,工作就上去了。

    15、那个时代如何批判个人主义?

    小册子《批判个人主义》定义:“个人主义就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要求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要求牺牲集体利益去满足个人利益。一句话,就是自私自利的个人第一主义。它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一心追求名利,追求个人的荣誉、地位、物质享受;如果追求不到或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就消极厌世。”

    个人主义的实质和根源:“个人主义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形成为最顽强的东西。”

    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有人概括为:“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金钱关系,一心只想钱;崇拜个人的名誉地位;好流芳千古;人生无大志,得过且过;消极、颓废,不安心工作;这山望见那山高;工作不负责,拈轻怕重;抬高自己,打击别人;自私自利;自高自大,个人英雄;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关于知识分子,当时的基本认识是:知识分子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最为严重,这是由其阶层特点所决定的。

    有人强调,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最根本的东西,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并以知识分子的特点分析得出个人主义的六大特征:“私”“骄”“娇”“假”“偏”“空”。

    关于个人主义的危害,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是: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个人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已经没有一点革命性,而只有反动性了。”

    16、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主义思潮的复兴

    “文化大革命”之后,与个人主义相关的讨论几度成为思想文化界的热点。先后出现了人性论与人道主义思潮、人生观大讨论、“新启蒙运动”、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思潮及其反思等阶段。这些讨论、反思或批判,一方面是“主义”之争,另一方面更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与价值冲突的折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周边知识极简清单—读《论个人主义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z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