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一种力量

作者: 深蓝爱琴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21:24 被阅读25次

人的智慧从何而来?

第一,从生活中来,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我们经历事情,与人相处,会吃一堑长一智,正如明代处世奇书《菜根谭》所言:“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越是经历挫折磨难,越能启迪我们的智慧,正所谓“智慧是愈苦愈明”是也!

第二,从识量中来,

曾国藩说:“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一个人,知识越渊博,越理解自身渺小,气量越宽宏,随着识和量增长,智慧也会不断增长;一个人,知识面越狭隘,犹如坐井观天,见识小,气量也小,固步自封,自然智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二,从善恶中来,

人生最大智慧莫过于知天命,而知天命的根本是能知福祸,又“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所以,知善恶者,知福祸,继而知天顺命,是为大智慧也!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用“四句教”阐述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精髓,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善与恶这四种辩证关系,蕴藏着人生之大智慧,能悟透者,就算是高人!

虽然智慧来自于生活、识量、善恶,但其具体表现形式也莫过于是人们最常见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等细节琐事上面!

《荀子·议兵》中用三句话告诉大家:人生,有三种大智慧,做到一个,就算是高人。人到中年,如果慢慢追求这三种境界,好福气不请自来!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知莫大乎弃疑。——《荀子·议兵》

释义: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

真正的智者不是知,而是明知而不言,有而不用,“不自见” ,“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与人争先、争上。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思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放弃疑虑,内心坦然,反而能够见真心、悟真道。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放下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

《处世悬镜》曰:“止为智”,止是一种做人大智慧,止住贪欲,可以免祸;止住妄念,可以修身;止住喜怒,可以养性。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亡于芳饵。相反,一不积财,二不积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人能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拿得起,放得下,更是一种大智慧!所以说,人到中年,慢慢追求这种境界——知莫大乎弃疑,才是大智慧,好福气也会不请自来。

2、行莫大乎无过。——《荀子·议兵》

释义: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抱怨,为什么自己老是好心办坏事,做得越多,付出越多,反而招致他人怨恨?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领会“行莫大乎无过”这句话,即:一个人想得到他人认可,并不是通过多付出、多努力来彰显,而是要取决于你做人做事少犯错误。

心理学上面一个“近因效应”,即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所以评判一个人好坏也主要是根据眼前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会发生这种求全责备的现象——“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

大意就是:你的十句话中有九句正确不一定稀奇,却因为其中一句话不对就会立刻被指责;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不一定有功劳,如果有一次失败,许多非议就汹汹而来。所以,真正的智者宁可保持沉默、处事不急不躁,宁可表现得笨拙些,大智若愚,也不自作聪明,但求慎言慎行。

无事便是福,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心中无事牵挂,清净便是好福气;处世不必邀功,自己无过便是功;与人相处时,不求他人感恩戴德,不招致他人怨恨便是最大的德。所以说,行莫大乎无过,做事不求多多益善,但求无过,便是最大的智慧!

3、事莫大乎无悔。——《荀子·议兵》

释义: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完事情,能够心中无所悔恨,一则问心无愧,二则尽心尽力,便可谓“尽人谋而听天命”;如果最终还能取得不错的结果,那便是真正的做事智慧了!

事后如何做到无悔呢?很简单,那就是如曾国藩所说的:“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三思而后行,思是战略,行是战术,千万不要用战术上面的勤奋去弥补战略上面的懒惰。遇到事情,先让自己停止下来,然后明确目标、志向坚定,继而镇静、不急不躁,再心安理得,才能思虑周详,最后终有所得,这就是《大学》里面所说的办事六字方针——“止定静安虑得”!

曾国藩甚至也说:“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为了避免做错事而后悔,我们一定要周密筹划,耐心思考,因为“事宜缓成,事因急败”!

一旦事情做了,尽心尽力,木已成舟,便只好泰然处之,耐心等待结果。如果不尽人意,也不要过于后悔,因为过悔不如改过,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如果要飞得更高,就该将地平线忘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淡然看待人生之挫折与失误,事后无悔,多往前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相关文章

  • 智慧是一种力量

    人的智慧从何而来? 第一,从生活中来,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我们经历事情,与人相处,会吃一堑长一智,正如明代处世奇书...

  • 做人德为先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

  •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

  • 2019-04-22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

    No.1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

  • 我们离世界的真相有多远!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实真正伟大的那个力量叫真诚,真诚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

  • 公益

    中国人是温良的,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觉醒年代》 公益,顾名思义——公共利益事业,做...

  • 【觉醒年代】观后有感

    “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我没有办法亲自到达那个年代,那是个战...

  • 借力使力不费力

    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都是有限的。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不擅长或者做不好的事,是一种人生智慧。 如果不懂借力...

  • 【“善良”——收益最大的储蓄】

    【“善良”——收益最大的储蓄】 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善良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坚守的平安,...

  •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

    清一山长说: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经济的力量,一种是做事的力量。 短短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太智慧,太有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是一种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ed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