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作者: 罗利莎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20:26 被阅读0次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为生,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各路诸侯那里有什么名气。先帝(指刘备)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降低他尊贵的身份,三次到我的草庐里来寻访我,拿当今天下的大事来向我咨询,我因此十分感恩、激奋,就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我们遭遇到失败,在军队战败、情势最为危急的时刻,接受了先帝的委任(指出任军师,并出使东吴联合抗曹等事)。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生性谨慎,因此在他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自从接受这个重任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自己不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这样就会有损先帝的圣明。也因此,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去平定南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也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三军,率领他们去北方平定中原。希望我贡献出自己全部平庸的才能,能够铲除奸邪凶恶的魏国,复兴汉朝皇室,让我们回到原来的汉朝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在你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一、报知遇之恩(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提起诸葛亮这个人,就得从三顾茅庐说起。智慧过人,才高八斗,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诸葛亮,一直未出山,是因为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他也非常的茫然。在他倍感苦闷的时候,在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刘备也苦闷至极。刘备在诸侯中被人称为英雄,当然靠的不是军队的多少,地盘的大小,而是对朋友的诚恳和信义以及普通老板姓的礼数和仁慈。同时,刘备还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一直想要兴复汉室定国安邦,但却一直苦于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人才。在听说了有诸葛亮这样的人后,三次屈尊前往诸葛亮的住处,向先生请教治国平天下的战略问题,诸葛亮感动于他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情意以及怀才不遇的知遇之恩。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二、为谁谋?为谁忠?

老师司马徽要求诸葛亮待天时而动,一举统一天下,建立千秋功绩,他可以选择当时实力雄厚的曹魏,但恰恰相反,他却选择了实力单薄的刘备,正是因为在他的意识中有传统“正统”思想,因此他选择了出身低微的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这一点恰恰反映他是儒学教育的结晶,其忠义,其仁爱由儒家教育决定其个性。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三、为人谋而不忠乎?

自从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后,决心“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以兴隆汉室为己任,出生入死,鞠躬尽瘁,为刘备创下了基业,可谓忠臣。

不幸的是,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之后,刘备在白帝城病危。病危之际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并把后事嘱咐给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刘备驾崩之后,一心一意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对内事无大小,都亲自秉公处置。两川的人民,祥和太平,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遇到差役,无不争先办理。军需器械应用物品,俱皆完备。对外与吴国结好,以恢复东吴一战所伤的元气,同时注重军事,使得魏吴两国不敢小觑,修建边防设施,加强临界地的军事力量,平定南方,安抚蛮夷。229年伐魏以失街亭而告终,重要机会已经失去,天时已不可为之。但诸葛亮竭尽忠胆,他为刘备之托,毫不懈怠,以其生命支撑,决不放弃。这是他的大忠大义决定的,这也是儒家教育使然。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点上,诸葛亮为我们做了典范。作为朋友,诸葛亮对刘备做到了真诚信赖;作为臣子,忠心耿耿,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在中国文人中诸葛亮已经是忠诚志士的象征。杜甫曾在《蜀相》说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陆游则《书愤》中赞美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而对于我们而言,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一定会把这一份忠诚、志气、智慧吸纳进你的精神中,或许只是一点点。但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把“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我们日常为人处世的准则,朝向他慢慢努力。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相关文章

  •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 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 草稿

    《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孟子》选读选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儒者之志

    庚子年末,时习群完成《论语》上部的研读,完成了儒学营五周年庆典活动,这是师友们共同学习达成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再...

  • 王夫之《读通鉴论。宋文帝。十三》

    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

  • 鬣儒

    鬣儒 犬儒者 若能循齐物之眇义 任夔蚿之各适 一人百族 势不相侵 井上食李之夫 犬儒裸形之学 旷绝人间 鬣儒者 一...

  •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儒学历两千多年的发展,不断传承,不断扩充,其所含“仁”“义”思想也不断被刷...

  • 读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术主张——章太炎论儒学之利病

    儒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所有的读书人,狭义是指汉朝到宋朝时期的儒者。这次主要探讨狭义之儒。 儒学古时被称为...

  • 2021-10-14

    儒者之耻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

  • 小取——正统道藏影印版

    题注:儒者校改不严重。唯儒者并没有读出大取和小取的文章结构。 《小取第四十五》 1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者的身影之《出师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e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