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孟子》选读
选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训诂:
鱼,是我想要的美味,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美味。这两样我都想要,但是如果他们不能同时获得,那我放弃鱼选择熊掌。生命当然是我所珍惜的,但正义也是我所珍惜的。如果二者发生了冲突,不可能同时获得,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也只能选择正义。生命当然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那就是真理和正义。所以我不敢去追求那些因为违背正义而不该得的财富和机会。死亡当然是我所厌恶的,打败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就是违背真理和正义。所以明明知道我面对的是灾难,但是为了正义我却不敢绕开躲避。
义理:
1、 生与义二者能够兼得,并不冲突,你怎样做选择?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二者都会选择。生与义不冲突,人追求义,按照道德图谱来解释,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达成以后,他的需要层次就不再停留在物质生活领域,他会将自己的目标继续提升,追求爱,自我实现等。也就是这就是一般人普通状态。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2、 若生与义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个你怎么选择?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1)选择生,就意味着失去自己所遵守的道义,而选择活着。这样的选择是错的吗?生,按照道德图谱来讲,是每一个人各种需求的载体,也就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对于一般的普通人而言,选择生,无关对错,无可厚非。这便是一个人常态下的选择。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地震发生时,某位姓范的老师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他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他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立刻参与组织了被疏散的学生,并没有离开学校。 事后,网上一片谴责的声音,但这位老师这样说,在地震来临之时,逃跑是自己瞬间的本能行为,在对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这个问题上,我选择了前者。我们气愤这位老师的回答,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知道,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在危险来临之时,选择逃离危险的本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可以谴责他的作为有违道德,但并没有错。
(2)选择义,就意味着为了心中的规则,为了遵守自己所恪守的道义,宁愿失去生命,这便是君子之为。君子就是有道德心的人,亦是达到了自由状态的人,君子以义为本质,以理行之做什么事情都是“义之于比”后才为之。对于君子来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也就是生命是否有价值。就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段话的意思: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那么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极至境界.我们读古代圣贤的著作,想学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修身以成仁义,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既不愧对古代圣贤,也不愧对宗庙社稷,也不愧对自己,这便是君子所为。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
性命:
儒者的声音和身影之《舍生取义》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类似文天祥一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我们为这些英雄前辈为道义而殉生的精神深深感动。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也向往成为像他们一样把道义规则刻写进自己的生命的君子,或许我们还做不到舍生取义,但我们可以把他们(君子/舍生取义)作为我们美好的朝向,慢慢地走,不断地修炼,且永远牢记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