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同时收到两个朋友的微信,都是告知自己在豆瓣开始写文章了,要求转发关注。我知道他们很早之前就混贴吧,也是豆瓣的老人。但这么郑重其事的通知朋友,无外乎就是告诉我们,在斜杠青年“横行”的天下,他们也不淡定了。哦,忘了介绍,两个人都有工作,而且还是传统意义上很不错的工作,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公务员。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看着一个个网红们身兼数职,混的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很多人都像我这两位朋友一样,羡慕嫉妒恨,纷纷捋袖子挽裤腿准备大干一场恨不得立马成为斜杠青年。
可是,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2
做好本职工作是第一要务。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提出的“斜杠青年”(Slash),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可见,“多重职业”是斜杠青年的基本要素,既然是多重职业,那么第一职业是什么?就是你眼下的工作。像前面提的两位朋友,他们的第一职业分别是老师和公务员。
标准的斜杠青年应该是在多重职业上都较为优秀的。
很多人追求第二职业,并不是想用自己的实力开拓更宽广的领域,而是作为逃避第一职业的借口。
我有能力,但是当下的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我要发展自己的兴趣。——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辞职全心全意投入的自己的兴趣?再者,对某一领域,或许你现在有兴趣,可是当你把她作为谋生的手段时就不一定是兴趣了,很多时候,兴趣 ≠工作。无论何时,“不喜欢”都不能成为不工作的借口。
斜杠青年需要很多精力,我做本职工作时要有所保留。——本职工作都不思进取,“斜杠青年”也只能是做做梦而已。上班与下班,时间上可以分开,但学习能力、精神风貌怎么能完全隔离开来呢?上班期间,拖拖沓沓,糊弄应付,下班后就能立马雷厉风行,认真谨慎吗?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不是机器人,一个按钮按下去直接切换。上班的时候磨洋工,下班打开电脑照样东挠挠西蹭蹭一晚上写不出一段话;上班时间拒绝学习,下班了再想学脑子也不会开动,他不是马达。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朋友,越是进取的,越是越战越勇,方方面面都顺风顺水,整个人生都像开了挂一样;越是浑噩度日的,越是麻烦不断,干啥啥不顺。
本职岗位方方面面的积累、磨砺都是从事斜杠事业的垫脚石,勇于追求卓越才会让我们在其他领域不妥协 、不将就。
3
品牌要与众不同。
互联网+,自媒体,全民创业,这些词汇集在一起,就意味着当前竞争之激烈空前绝后。如何能独树一帜?——唯“特色”是也!
“Michael钱儿频道”依托一家三口的声音,将专业与职业结合,再加上专业之内还求创新,改编的《超级西游记》收获粉丝无数,迅速成为大V,商业推广也做的如火如荼。
“考拉小巫”伊甸园字幕组组长的身份也助她鹤立鸡群,并成为畅销书的作者。
“彭小六”的手绘,“六神磊磊”的金庸……
术业有专攻,专攻才能有突破!
有人会说,我没有很特别的专长,就想用“文字”杀出一条血路。
请注意,文字也是有特色的,咪蒙的撒娇耍泼,周冲的文艺理性,赵星的鸡血励志……个个鲜活靓丽。
你的文字,辨识度又有多高?
4
要有长期做冷板凳的准备。
我高中同学王大鹏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前两年也心痒难耐,勇敢的向斜杠青年迈出了一大步。做演讲、搞编剧……上班一丝不苟,下班不眠不休,颇有疯狂之态。说到影响,一个月,波澜不惊;两个月,依然平静,三个月,风平浪静;四个月……第七个月,所有的努力仍旧如石沉大海,经不起一丝涟漪。大鹏也心灰意冷,至今,迈出的那一脚仍未落地。
大名鼎鼎的秋叶老师,之前做了十年的PPT教学,出版的书籍也卖的有好有坏。直到三年前开始做在线课程培训才实现大爆发,在线课程累积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
不是每天在电脑前噼里啪啦输出一、两千字,在各平台注册账号,再顺便标榜一下自媒体,就意味着可以红遍半边天。
每一次的输出都是多年知识储备的重组,是个体思想的精华,自问我们有这个自信吗?
“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人要兼顾多重职业,手忙脚乱是必然,又苦于分身无术,这种辛苦,可以坚持吗?
即便上面两项都有了,也不一定能红,还有推广的问题。过去,微信公众号随便转发几篇文章就能成为几十万粉丝的大号,现如今不比从前,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每日新增数目以万为单位计算。流量如此珍贵,没有一定的营销怎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所以说,斜杠青年不好当,真心建议在没有认清自己,夯实基础之前,不要轻易划杠,还是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为上。就像有的人连起码的财务自由都不能实现,却天天东奔西跑学投资看理财,有那功夫还不如找好点,卯足劲早些给自己挣下理财的本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