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直小学 李奕萍
教坛情怀
周六,春光明媚,我参加了“新教育”名师党令芬老师的讲座。党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在讲座上,她分享了她如何以班主任的身份,在班级里开展阅读体验活动。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班主任,但是对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我还是深以为然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2017年度《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想每一个电视机前的家长,都憧憬自己的儿女也能像那个站在台上的女孩儿,淡然自信,挥洒自如。可是,就像我之前文中所说,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如苦行僧般自律的灵魂,哪里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
道理虽如此,可是,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我们,难道就不能给孩子修行的路上添一些风景吗?党令芬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她的教育情怀,也让我看到了她的教育智慧。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语文老师,无法把她的智慧运用于教学中,可她也给了我一丝灵感,并不是只有老师才是教育者,并不是只有学校才是教育场所。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最忠实的陪伴者,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好帮手。
那么,我到底从党老师的分享中吸取了哪些经验可以运用于家庭阅读中呢?好吧,我就来点儿干货吧。
家长可以把每一年当做一个阅读周期,并且给每阅读周期定一个主题。比如2018年以“花”为主题,可以取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做“万紫千红”吧。
家长在阅读周期初期,围绕花主题结合花期,每个月都集中学习一种花。给本周期十二个月将要学习的内容列一个目录。比如:三月桃花列个书目、四月牡丹列个书目......
然后就是按照目录实施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到月末时,领着孩子去赏花游玩一番,相信孩子对本月读背的诗词会感触更深。
有兴趣的家长还可以在月末鼓励孩子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把它画出来,装订起来。相信若干年后,对孩子来说,将会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这比扔给孩子一本《唐诗三百首》让孩子自己背,要来的有意思的多,也有系统的多。有心的家长还会引导孩子感悟不同作家是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来刻画相同的事物。长此以往,孩子在看问题的时候,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当然,我给的只是一个思路,家长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灵活变通。有些家长觉得一年仅一个主题有些单调。当然也可以把每年的主题定为“一植,一物,一城,一节日”。顾名思义,也就是一年内,学习一种植物,一处景点,一个城市,一个节日有关的佳作。不必贪多,贵在坚持。几年之后,相信孩子在积累了许多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
如今,家庭条件都好了,与其给孩子买一堆玩具,不如带孩子,读读书,旅旅游,读书可以陶冶情趣,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如果,再给它们组织成主题,是不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乐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