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出自《孟子》,原文如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故事说的是一个齐人,自称自己每天都和一群富贵之人喝酒吃肉,但是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可能是因为他本身的身份和他这种状况不符),于是有一天就跟着他,看看事实是否如此。妻子早起慢慢地跟在丈夫的后边,发现没有一个人跟丈夫讲话,这就与他所说的“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不相符了,连和他说话的人都没有,更别谈“尽富贵”了。他的吃食怎么解决的呢?人们给死者的贡品,便是丈夫的“酒肉”。
可见,这个人为了在妻、妾面前塑造自己的高大形象撒了这种谎,他的虚荣就昭然若揭了。
这是一篇孟子的讽刺散文,孟子很善于用“比”(“赋比兴”)。
孟轲反对杨墨(杨朱、墨翟),曾说:
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先贤骂起人来也是不带犹豫的。而当时杨子和墨子的思想因为亲近下层民众,受众广,所以还是比较盛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