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月泉(原创)
欣月泉拍摄“妈妈,这是花瓣!”耳畔传来稚嫩的童音,语气中充满惊喜。
“是啊,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一位年轻妈妈温柔地问。
“是风吹过来的。”孩子甜甜地回答。
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充满诗意的对话。
我转头看这对步入亭子的母女。妈妈二十多岁,黑发齐肩,头上戴着一个宽边发带,身穿一件粉色和白色相间的休闲夹克衫,凝视着女儿,脸上漾着母亲特有的笑意。
女儿大约三岁多的样子,梳着两个翘翘的羊角辫,白色毛衣上套了件粉色加厚连衣裙,正在往长椅上爬,然后面向亭子正对的一条窄窄的小河张望着。妈妈紧走几步,站在她的身后扶着她,并从随身小包里拿出切成片的苹果喂给她吃。
于是,映入我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温馨的图画——
碧波白鹭 垂柳依依
方亭长椅 芳草萋萋
纯真幼童 吴侬软语
慈爱母亲 心系幼女
我转过身子,背对着她们,仔细倾听她们的对话。
“妈妈,对面有一只鸟,是什么鸟啊?”
“是白鹭。”
“那是什么呀?”
“是测水质的,就是看水干不干净的。”
……
小女孩的问题接连不断,知识渊博的妈妈总是能将它们一一破解,而且解释得浅显易懂,用女儿能接受的语言,用她喜欢的声调。
猛然间想起女儿再小一些的时候。我也是如此耐心,声音格外温柔地陪伴着她。
那时的我,无所不能,兼具妈妈、摄影师、摄像师、音乐老师、运动教练、导游、儿科大夫等多重身份;那时的我,陪玩、陪吃、陪喝、陪睡,对女儿有求必应,悉心照料。现在想来,的确佩服自己的“全才与全能”,大概天下的妈妈都是超人吧。
那时的我,心里只有女儿,要么和她形影不离,要么在一旁捕捉她的一颦一笑。
那时,最喜欢看她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粉扑扑的小脸,胖嘟嘟的小手,稚嫩嫩的声音,相片拍了一张又一张,录像拍了一段又一段,哪怕外面是狂风暴雨,家里也总是欢声笑语。
两三岁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把安全剪刀,陪着她随意地剪纸、做手工,睡前总是给她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那时候,应该是我这辈子朗诵水平最高的时期吧,声情并茂,根据不同的角色,相应变幻声音合声调。
我还经常给她唱一首又一首的儿歌。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就与新秀歌手和流行歌曲绝缘了,脑子里只有那些家喻户晓的儿歌。我开心地唱着,她欢快地拍手跳着、哼着,其他家人微笑地欣赏着,还有什么演唱会能胜过这样生动的“家庭音乐会”?
小区里和附近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我扶着她溜冰、滑滑板、骑单车的身影。她一开始有点胆战心惊、小心翼翼,但很快就找到平衡,能自己单飞了。看着她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背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上小学后,每周五下午放学,她们班上的几个玩友便相聚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滑滑梯、办家家、喂小猫,你追我赶,满公园地跑。一开始,我紧紧跟随,生怕她们小,会跑丢;慢慢地,我远远地看着她,享受她们欢快的身影;再后来,我找个安静的角落看书、练剑,或吹口琴,随她和朋友们去疯,结束后静静地听她手舞足蹈地说她的“公园奇遇记”。
七八岁前,因为她经常生病,所以我们的活动范围大多是小区和附近的公园,偶尔到稍微远一点的公园玩,我就会带着大包小包,里面装满了吃的、喝的,和可能要换的衣物。后来她体质一点点增强了,于是,有一年暑假,我们全家匆匆做了些准备,便远游美国。她拖着小小的拉杆箱,和我们一起游历了许多城市,见了我的好几位故友,迪斯尼乐园、乐高乐园和纽约的中央公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那时的她,每天都会说很多的话,洒落很多的笑,忽闪着一对乌黑的眼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是她的依靠,是她的支柱;她是我的太阳,是我们家的“开心果”。
但上初中以后,室外、公园里都找不见她的身影了,每天放学后,就是铺天盖地的作业,双休日的作业也似乎永无止尽。各种考试层出不穷,随堂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孩子的眼里、脑海里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强化的内容,喜欢看的书也没时间看了,想画的画也没时间画了,想去玩的地方逐渐没兴趣去玩了。
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她的兴趣爱好也越来越少,只有周末挤一点时间唱几首歌;脸上的红晕也没有了,面色黄黄的,暗暗的,失去了光泽;也不像以前那样爱交朋友、会交朋友了,上了快一年的初中,到现在还没有可以深入结交的好朋友。
作为母亲的我,看着她疲惫的身影,心里一阵阵地疼痛。
每每问她:“累不累?”
她总是笑着说:“不累。”
但有时候她会冒出一句:“我想发烧。”
我问:“为什么?”
她说:“这样就可以在家休息了。”
我说:“你累了,也可以请假休息。”
她摇摇头,说:“不行!“
我的心像是有人用针刺了一下似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一个孩子,他们要求的再简单不过——能开心地玩,能吃好吃的,看好看的书。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这些简单的要求都是一种奢望。每天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哪里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吃早饭的时候还得忙些昨天来不及完成的作业。晚饭时分,总是被催着:快点吃,快点吃。再美味的食物,想必也黯然失色了。
而我能做的,又太有限了。早上,只能尽快做好三、四个菜,催她吃早饭,然后急急忙忙地送她上学;放学后,给她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她聊聊学校的事;遇到难题了,以我有限的知识,为她耐心讲解;等她睡了以后,给她盖好被子,关上灯;天冷的时候,给她倒好洗脚水,让她边做作业,边泡泡脚;生病的时候,给她对症下药,做做艾灸,按摩按摩穴位。
我只能在她难得开心的时候,陪她一起欢笑;在她难过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给她些许安慰;在她胆怯的时候,讲述我以前怎么克服怯懦的;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给她一点小小的建议……
我多希望能像以前那样,和她一起在灯下看故事书;我多希望能像以前那样,陪她在公园里玩耍;我多希望能像以前那样,说走就走地去旅行;我多希望能像以前那样,读她写的小诗,看她写的小说和画的画……
这些事情,以前都是轻易可以办到的,现在却做不到,因为,没有多余的时间。
时间啊,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就好了,三十六小时也行,哪怕只多出来一、两小时也行,是能给她自由安排的,是能给我们好好相聚的。
难道,这么快,我们就得和孩子在心灵上分离吗?虽然我们看似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在一起,但其实,并没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谈天说地,所以,无法透彻了解他们的思想,也自然而然会形成大大小小的代沟。这又能怪得了谁?
既然已经面临这样的境地,又无法改变环境,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苦尽甘来”,真的会如此吗?
欣月泉拍摄在往公园门口走的路上,偶遇一对父女。小女孩五六岁光景,编着两个麻花辫子,闪身躲在一个开放式长廊的柱子后面,叫着:“好了,来找我吧!”
年轻的父亲,高高瘦瘦的,其实一眼就看到了孩子的藏身之处,还不住四处打转地找着,口中不停念着:“哎呀,躲哪里去了,找不到啊!”显得无可奈何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儿,父亲“败下阵来”,小女孩哈哈大笑着走出来,一副凯旋得胜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大概每位父母都经历过吧。
那时的我们,多年轻,多有活力;那时的孩子,多天真,多快活!
而我,在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周六上午,只能一个人在公园里锻炼、赏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欢笑、嬉闹。
她此时,在不远的家中,在书桌旁奋笔疾书。她是孤独的吗?希望她内心是充实的。
我此刻,虽然满眼春光明媚,繁花似锦,但没有女儿的陪伴,内心一片孤寂、无助……
欣月泉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