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
任何事情都需要技巧,与孩子好好说话也是一样。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越长大越疏远。但却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没有认真和孩子沟通过。
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哪都是对的,错的全是孩子,那他们还能有什么话想和你说。
父母想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也需要理解。
1.观察:
与孩子沟通时,用心观察,描述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碰到的事实。将事情具体化不要带任何评判和推测。
比如,妈妈看到儿子把杯子打碎了,可以说“我看到你把杯子碰掉到地上,摔碎了”。
用观察式的语言向孩子描述自己看到的真实状况,才会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产生负面情绪,而引发冲突,让沟通顺利进行。
2.感受:
允许自己和孩子表达感受
比如,就拿刚才提到的孩子打碎杯子这件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首先,表达关心,确保安全,可以问问孩子:“没划着手吧,还好吗”?
接下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的感受。
“杯子突然摔碎了,你吓了一跳吧。”
说出孩子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妈妈也吓了一跳”。
最后,当孩子情绪平稳了,再来教育孩子在沟通中,练习表达出感受,当我们表达对自己以及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也能让孩子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自己处理情绪的积极、正向的系统,让他们受益一生。
3.需求:
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清楚地表达彼此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阿德勒的行为目的论:
认为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目的和需求,面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也是一样,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能找到有效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路径。
4.请求:
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最后说出自己的请求,你希望孩子怎么做?
比如:“杯子摔碎了,你和妈妈一起拿扫把清理干净吧”,看到墙上有涂鸦,“我不太喜欢,因为妈妈喜欢家里干净整洁,你可以画在纸上”不要只告诉孩子不做什么,而是清楚地告诉他做什么?
最好是具体、可操作性的请求。
将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孩子较为理想的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