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老人的社交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群体的依赖性相对减少,小范围或独处时候增多。不仅仅是人老就孤僻的缘故,而是生理、心理的变化所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fa711444ff16dba6.jpg)
人到渐老,过多交往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人多在一起,少不了餐桌上的大快朵颐、也免不了言谈中的慷慨激昂。必然带来肠胃负担过重,情绪波动难平,偶尔为之尚可,如果来往频繁、交际过多,必然会带来负面效应。而况渐老之人也都年轻过,那个时候啥都陌生、好奇,喜欢通过广交朋友,来扩大自己的认知面。当下则不一样了,谁都少不了有几十、上百个亲朋好友,足以形成社会交往的浓缩,也由此形成自己内在的回顾与交流。记得在二十来岁的时候,有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见我社交广泛、乐此不疲,颇有不解的感慨。后来逐渐有些懂了,懂了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交往的效应,有了新的认知。当然随之而来的性情,也从当初的奔放外向,逐渐趋于沉稳内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2f81d2b1608432e3.jpg)
关于渐老之人如何社交,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个统一标准。按照人的血型、人格类型划分,有的人天生喜欢热闹、离不开社交,并从中获得了快乐,享受到了成就感。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令不少同类人倾同、追随。人到渐老如何过得本真、舒畅、快意,那都自个的事,也不用旁边人瞎操心。再有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活法,也会受到生存空间制约,比如在澳洲这些地广人稀国家,即便具有想多交往的心思,因为出行不方便、因为各自都有各自的忙、也因为受着当地社交方式的潜移默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以往形成的固有观念。但无论怎么个活法,都离不开人是社会人的属性,都需要拿捏好有效社交的尺度、分寸。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d83bf8d2e96993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