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追一部叫《走火》的电视剧,除了于毅以外,其他演员一个都不认识,抛开演技、剧情不讲(好吧实际上我也讲不来),里边儿还是有些让我感慨、温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部剧,让我对“善良”这个褒义词进行深入思考,今天,想跟你们聊聊善良。
我对犯罪题材的东西是喜爱的,所以一直觉得它吸引我的地方是不断铺设的悬疑、不断起伏的剧情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种“偏见”因为我的不思考,晚来了好几年。你要问我,现在为什么喜欢犯罪系列的片子,我会告诉你,是因为它像是一层隔膜把“善恶”这两种矛盾分离得刚刚好。
我会因为犯罪剧中有关于“恶”的部分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也太坏了吧,真的可恶。当更多时候,会因为那些“过度的善”痛心,因为太善良了,被欺负、被欺骗、被逼入绝境,看到类似剧情,我对着电脑屏幕就骂:你坏一点不行吗?活该你太老实,活该你太善良。
至于为什么对虚拟的情节这么愤恨,我觉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我是愿意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好人比坏人多,并且实在受不了社会的阴暗面——哪怕是从电影电视里看到。
逼迫成的不善良也就成为了恶,像是《走火》里面曲美娟、魏莱、秦淼,三个人,他们本来也是善良的,幸福的,无非遇到了生活的某次重大变故,被威胁了或是孩子被拐走了或者是被辞职了,如果在他们出现走向从恶的边缘意识的时候,有人出来及时拉了他们一把,结局会不会更好呢?那些善良在挣扎着说:“我也是无奈没办法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这样的,我也不想的”那个时候,它的出路在哪里?
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我一直都没有读过,知道一些也是多亏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总是拿它举例子,用沉默的大多数告诉我们不要沉默,不要做不能说、不敢说、不能说的旁观者,要我们做那个“开口说话的善良的人。”
这一次,我隔着电脑屏幕也听见人们不沉默了,但仿佛这次我更懂了一些人性。是的,其实这篇文章最想说的故事是:
6月20日,甘肃省西峰市丽晶公寓8层,一个年仅19岁的女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她的生命。
开口说话的围观的人或许善良的人,他们在起哄、喝彩,病态式狂欢。
事件至今已经发酵6天,头条漫天飞,疼痛是类似的,我不想再重复一遍。只是,脑海中的那个画面盘旋着挥之不去,好像我就在现场一样:
有本事你就跳啊。
有本事你就去死啊。
开始只是三三两两的呼喊,渐渐变成越来越响的起哄声。
我的眼睛对上了她的,看见那惊恐万分的难以置信的复杂的目光。
我说: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很快被跳。跳。跳。跳。跳。跳。跳。跳的浪潮中淹没下去。
再看见她不甘跃下,坠落再坠落,
在一块儿地上溅出血来——
由鲜红渐渐被黑。
我想在现场,一定有这样的人在,声嘶力竭地也许还在哭喊地阻止那波浪潮,一定在很努力很努力地谋一条善良的道路。我想,那个女孩会不会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善良了,如果坏一点冷漠一点无情一点,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保护好自己?如果是的话,我其实很想告诉她,善良并不是你的错,只是社会的阴暗逼你再看不到美好的一面,但请相信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有很多有趣的事要发生,有很多有趣的人你要遇到。
我多希望,在你恶狠狠地要离开的时候,那些开口的人去尝试着了解你,向你喊:
先别死,再活一活试试看。
拜托了,请你加油。
我多希望是这样。
众生皆苦,你是看不见的,拉一把,或许善良就能在人心活下来。
文字:蚂蚁
图片:网络&电影&音乐
已声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