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每天写1000字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35章:大道至简,道即大象,无往不胜,魅力无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35章:大道至简,道即大象,无往不胜,魅力无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07:3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乐与饵,过客止”,理解有些难度,可以认为对于音乐美食之类感官享受,如过客般停留一会就好。

本章大意是:掌握道的人,走遍天下都不怕,不会有伤害,只会有安泰。得道者对于音乐美食这些感官享受,过客般驻足不会痴迷上瘾,因为道看似平淡无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而使用起来无穷无尽。

这章是夸赞道的妙处,得道者无往不胜,“执大象,天下往”,这句话说的非常美。这让人想起过去时代有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得道者如同学会数理化的高材生,成竹在胸,坦然自若,走到哪里都不怕,都有应对方法。

得道者和会数理化学生做对比,看似差别很大,不过颇有趣味,其实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各自进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换句话说都是值得钦佩的。

仗剑走天下,凭借一身学问和功夫,得道者属于精神境界,高材生属于学习成长阶段,都值得点赞。

再说个类似例子,好似小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和说话,这对于大人来说是惊喜,对于孩子来说是突破,一样值得赞美和骄傲。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不同水平的人只要达到所在层次的能力,就是厉害的人,而进一步解释,哪怕是那些表现很糟糕的人,在得道者眼里,也需要给予平等和温暖,这就是如其所是,也叫做慈悲为怀。

我们说过佛学有五眼,肉眼看表面,天眼看本质,慧眼看空相(变化性和合性寂静性,阿罗汉境界,自渡者),法眼看慈悲(众生平等如其所是慈悲为怀,菩萨境界,渡人者),佛眼看圆融(佛的境界,觉融圆满)。

心中有道,仗剑走天涯,走遍天下都不怕,拥有一颗觉悟心,还有对别人慈悲心,已经属于菩萨境界。

得道者类似菩萨境界,这也算是不太恰当的多少有点意思的类比吧,方便通俗化理解。

其实,历史长河中,人心亘古不变,中国传统文化一路走来,儒释道是一家,早就互相融合汇通,成为文化之源,源远流长,从这个角度理解“执大象天下往”,自然之道,道法自然,看到空相,看到平等,更富意义。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解32章劝道

    道德经新解32章劝道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大象:道的境界,即修道者所进入的真实不虚的灵明的境界。...

  • 百字瞻瞻9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 ...

  •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

    道德经里面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方无隅,就是说方到极致,没有棱角,...

  • 老子箴言(十)

    《道德经》第十讲:为道篇 1、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2、执大象...

  • 我的一周-《积极主动》-2021-7.19-7.25

    每周学习一章《道德经》:1.大象无形:此处无声胜有声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 读经悟道(一)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两种关系

    1.道:无极和太极(无极即无,太极即有) 《道德经》主要讲无和有的关系。 无和有是纵向的派生关系。 有生于无,...

  • 无≠没有

    无与有相对,无即是虚、空,有什么好讲的?《道德经》开篇即说“道”,讲“有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是天地万...

  • 2018.9.29 《道德经》北川1 导言1-道遍一切处:给“选

    2018.9.29 《道德经》北川1 导言1-道遍一切处:给“选择障碍症”患者的建议 认识道,了解道,大道至简,道...

  • 2020-03-12

    道德经不是教育别人,而是提醒自己修身养性。 道德经第35篇。执大象天下往。 这个大象并不是所谓的道理。而是气象,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道德经》第35章:大道至简,道即大象,无往不胜,魅力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a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