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后,我心底漾起微澜,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唤醒。我想起自己以前也是写过诗的。
高一期末的时候要文理分科。在那个潮湿阴冷的白茫茫的冬天里,整个班里的气氛雾濛濛的,每个人心里的忐忑,迟疑,不安,还有暗暗的期待,离别,不舍,都溶解在教室里寒冷的空气中。我和同桌和班里的学生一样每天计算着,半认真半玩笑地感慨着还能在一起的时间,把我们一起用的橡皮切成两半,一人一半,半真半假,撒娇耍赖地说要把装笔用的铁皮茶叶罐用小刀割成两半,分开保存。班里飘起同学录的雪花,文艺些的同学互赠临别留言。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自习,我的同桌也赠我一封信和她自己写的诗,诗里还特意写到我当时最喜欢的植物。我当时虽然感动,也只是抱了她几下。
在下学期分班后,身处一群陌生同学间,那些昔日的感情在心底越发蠢蠢欲动,随时都要挣脱出来。我咀嚼着同桌写给我的诗,铺开纸回赠一首。虽然那时候不过是把我看过的古风句子杂糅在一起凑韵脚。但有了这个开始后,我偶尔写些其他的,有时候会拿给知心的朋友看,也会在其他朋友生日的时候写上一首附上 。虽然也写过一些诸如“后来,远方的人忘了家乡,归来的人忘了梦想。”这样自己喜欢的句子,但隔着一段时间回顾,总觉得字句稚拙,文笔枯燥,经常为写下的东西羞耻的脸红。或许是这个原因再加上学业和其他的因素,我不知不觉地停了笔,连是什么时候放弃的,最后一首写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后来已经不再写的时候回家偶然看到了当年的笔记。虽然依旧感到稚嫩,但文笔间的青涩和单纯却让我感到怀念,而且,透过以前的字迹我回溯到了当时的心情。努着全身的劲,手里的笔转来转去,脸上的肌肉挤压成各种奇怪的形状,拼命在自己狭窄的字词库里挑拣一个合适的字或词,一句话颠来倒去找不出合适的句式,意象似乎用过又似乎不合适……当初的感觉在全身的经络里游行,扩散。
我开始怀念当时的感觉。怀念那些幼稚,拙劣的手笔。继续尝试的愿望像月亮朗朗升起。同时想到,不管内容这样,那些收到诗歌的人也会永远记得曾有人为他们写过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