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南
01
有了俩娃,又都还小,看电影成了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奢侈行为。然而,生活越琐碎无奈,对电影和书的渴求竟然会越迫切。
那时候,年纪少,多的是时间挥霍,却不知该如何打发那虚无的自由。知道该努力,却不知该往何处用力。叫嚣着不虚度,却颇有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到年长,近中年,发现该用力的地方何其多,却总是光阴太短,时光如短衣,捉襟见肘。渐渐明白,学会剥洋葱式的给生活做减法才是余生活得更美好的必备技能。
年少时,看电影无异于逛街和约会,要人多,不说三五成群,至少两两成行。
那时候,怕孤单,怕独行,怕一个人看电影。因为,怕人说怪异——自己也这么觉得吧。热热闹闹的奔赴影院,就像完成一次社交,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被赋予了给他人看的意义。不敢哭,怕人说矫情。不敢笑,怕人说肤浅。
到年长,凡事爱上一个人。一个人逛街,买自己想买的衣服。一个人斟酌,一个人犹豫,一个人冲动。是效率使然,也是明白人生短暂不易,不如任性着过活。
亦爱上了一个人看电影。因为时间的无奈,生活的仓促,更是因为越来越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陪你一起看电影的。
当你笑的时候,他“制止”:这有什么好笑的?当你哭的时候,他“劝慰”:你也太入戏了吧。当你走出影院,沉默着往前走的时候,他问:“觉得如何?好看吗?”你内心翻滚,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说:“还不错。”
当你以为遇到了“知己”准备将一肚子的“饺子”倾囊倒出时,他“总结”:“这八十块花的还是值了。”
更有甚的是,当你清空大脑等待一场精神盛宴时,他却不停地看手机,甚至是旁若无人地打起呼噜。
而当你的心灵正在黑暗中接受一场场情绪的暴风雨的洗礼时,他的手机一直像打着灯笼的萤火虫,嗡嗡嗡地飞到西来飞到东。
02
其实,一个人甚好。就像很多我们一直以为不能一个人干的事情,一个人去干的时候,反而有十足趣味。
比方说,一个人吃西餐 。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喝点小酒。一个人散步。
我曾问几个二胎妈妈(也都是职场妈妈),都一个人做过什么有趣的事。回答五花八门,颇为有趣。
我记得说得频率最高的是一个人逛街——主要原因还是没时间。
以前有人对男性购物和女性购物做过对比,得出结论:男性购物是两点一线,径直冲向自己要买的物品;女性是曲线行驶,最后往往空手而归。我想,做对比的一定忘了还有一种女性叫二胎妈妈。
回答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人吃火锅。她强调,不是回转涮涮锅,而是打边炉。
实不相瞒,我没有一个人吃过火锅。总认为火锅就是热热闹闹一大堆人吃的。不知道一个人的火锅什么味道。但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某明星深夜里的清水火锅。据说那一晚,她投资的股市为她赚了20亿(港币)。浮浮沉沉,跌跌宕宕,一人挨过来了,成了所谓的“人生赢家”。一锅清水,几支红酒,她独自面对良久。而后在微博发图唤友三两个。她的名字叫赵薇。
一个人的火锅,有的是努力的中年意味。带着中年人的从容、淡定和通透。
当然,亦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比如我。
一个人看电影,既务实,又浪漫。
独坐暗室,任你荧屏百转回肠,任你内心波涛汹涌,走出影院,迎接你的将会是一片崭新的阳光。
在这黑暗中,那些尘世带给你的苦楚和烦恼,会消融,而那些生活留给你的快乐,则会膨胀。
再见光明,哪怕生活如阳光下的尘埃,不可计数和不可磨灭地漂浮着,心中也会多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
但于大多数二胎妈妈(职场妈妈如是,全职妈妈更如是)而言,好好地看一场电影就像好好地吃顿饭那般,都不容易。撇下娃去自我陶醉,一不小心就会被打上“你的心可真够大的”、“你这娘当的够自私”之类的标签。
可是,你会在乎吗?
我不会。因为我明白,恰恰是因为我心思缜密情怀广阔,明白爱孩子更要爱自己,才会选择在娃睡着的有人看着的某个中午,独自去奔赴一场属于自己的约会。
后来我还发现,就算在单位,“我把青春献给你”的单位,朝九晚五,亦能抽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比起吃完饭的八卦式闲聊,偷溜出去看一场电影美妙多了。
03
去看一场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电影吧。因为:
心情不好时看一场电影就好了。
格局不大时看一场电影就大了。
我们的生活太“小”了,小如指甲屑,小如一地鸡毛。但这正是真实。只是真实的生活亦如泥沼,呆久了,就会越陷越深,无法呼吸,直至失去自我。
没有见过汪洋大海的人才会把河流很当回事。我们总以为眼前的鸡毛和蒜皮就是全世界,而自己就是全人类。
其实不过是障目之叶。
而电影,带你拨开一叶,见大树,见森林。那看不见的一片,郁郁葱葱,生生不息。它让你知道山外有山,生活之外还有生活,一种精神境界之外还有另一种。
一场电影,是一次心灵的行走,是一次精神的禅坐。很简单,一点也不奢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