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是有意思,这几年我竟然不知不觉读了一些书,还时不时地买一些书。这可是三四年前没有的事情。
曾经我总是说我不爱读书,确实是啊,因为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已经足够多,对于书籍没有渴望,大学时没有把握住,除了要求读的,不得不读的,多一点都不想去看,反倒是看了一些电影,听了很多歌,其实要说爱好,我更喜欢这些,当然还有去远方旅行。如果非得说我喜欢看什么书,那就是散文诗。尤其是高中时候,读着那些能朦朦胧胧的句子,想象着文字中的远方,再好不过了。
工作之后,有几年的时间除了教材没有读过任何书,临去参加比赛前,网上搜搜相关资料,看看视频,磨一磨枪就算是学习了。
真正开始读书是加入学科中心,马老师逼着读,为了不让自己落后,就要读书,写读书笔记。恰巧当时做课题,看了相关书籍推荐,买来了一些英语阅读类的书籍,读得还算是有兴致。再后来到了德院,时间宽松,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去图书馆借了几次书,但总觉着不是自己喜欢的书籍,于是网上买了一些感兴趣的书,读了几本。可以说这几本是真正改变我读书态度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眼熟的人》《人生海海》有一个月我一口气把这三本都读完了,阅读的乐趣来了,信心也有了。
随着今年读研专业的不对口,加上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匮乏,我越来越感觉书必须读起来了。联盟建了读书打卡小组,我决定加入,每日打卡,多晚都要读一些,不能间断。我不相信21天就能养成习惯,我只觉着一件事情一旦中断再捡起来就不是原来的感觉。对我这个性格来说,还是一鼓作气,一直坚持得好。
国家教育政策不断变化,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之高,我作为老师是深有感触的。现在的学生不阅读就不会考试,就会被社会淘汰。自家孩子自己知道,因为没有培养好阅读习惯,孩子不太爱看书,尤其是老大,如今又上了一年级,怎能不阅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必须做一个阅读达人的榜样,于是给自己建立爱阅读的人设,让孩子们相信妈妈最喜欢的事情是读书!没想到这种暗示对自己也起作用。随着孩子们一次两次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我发现我真的在坚持读书,管它是不是喜欢,是我想做的事就行。
就像我曾经说自己不喜欢小孩子,就像我曾经说自己不想当老师,读书也是一样,最后还不是都做好了。
时间会慢慢流逝,我们在人生路上的经历慢慢增加,心里的结可以解开,不解的事可以理解,喜欢的也许会变得无所谓,而不喜欢的大概总会接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