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句话道出了比兴对诗歌艺术的重要意义,作为传统诗歌艺术的最高标准,既成就了无数伟大的诗人词人,也创造了无数传诵至今的经典诗词作品。听过卜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再一次清晰了比兴在诗词中的运用,也再一次走进了让人感动的诗词世界。
忙碌的工作之余,阅读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一种营养补给,叶先生的演讲稿通俗易懂,就如坐在台下听讲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算是一种享受。什么是兴发感动?听了叶先生的讲述,才恍然大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虽然写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但是犹如一张不会说话的照片,只定格了美景,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共鸣,也算不上好的作品。怎样的才算是感动兴发了?比如苏轼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辛弃疾的“老赖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正因为这些诗句饱含了诗人的情感化,才会感动人心,至今被吟诵。就像叶先生讲的:“文学诗歌中的作品,最重要的是里边要有一个生命。你里边有没有一个真正的生命,就是我说的,这个作品要带着感动和感发的生命,而这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不只是说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感动和感发,而且是说当千百年以下的读者再读的时候,也仍然可以产生一种感动和感发。”“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第一流的大家的作品,都是有一种博大的生命,都能唤醒更多读者共鸣的。”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就曾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王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看似是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但是同时有表达了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义论,几次受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李煜的每一首词,尤其是后期亡国后词作,都充满了感动兴发的力量。每次读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总会引发思考,情感之澎湃,感悟之深刻,令人有悚然之感。不管是《乌夜啼》中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还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描写春残花谢等自然景象之余,把在汴京囚俘时期的悲苦生活,对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表达的淋漓极致,感人至深。
诗词如此,生命也是如此,只有用心生活,才能收获幸福和温暖,只有活出真正的自我,拥抱生命,生命也才会精彩万分,生如夏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