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喜欢写诗,而且写出来还有点像那么回事,关键是字少,手不累。这是我喜欢写诗的原因之一。
之二嘛,当然是句子晦涩难懂,别人不知道你表达了什么。哈哈哈,其实我也不知道。
不过,大部分诗写的意思都一目了然。毕竟,我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人,也没有高深的学问和智慧,能写出别人读不懂的诗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后来,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写诗,就不会把句子浓缩成短句来表达了。
近日来,又觉得日更不水够八百字以上,实在太敷衍简书平台以及为自己点赞的简村村友。
想凑够八百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我基本上都是在一天中的小尾巴来完成日更,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像我这种胸无半点墨的人来说,想凑够八百字以上就是难上加难。
于是我就想,反正每天字写的那么少,不如就改成每天一诗吧。诗是一种不需要用很多文字来表达的文体。对于我这种不太会表达的人,诗应该比较适合我。
最近也都有看耶殊陀尼诗社的题图,收藏了不少图片,每天都准备研究图片上的意境,看能不能着手写诗。结果相册的图片越来越多,我还是没有憋出一首诗来。
是不是现在的情怀跟以前不同了呢?不然为什么就不能用诗来表情达意呢?聪明的你,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儿。
很想写诗,诗却虐我千百遍。
不过在简书上认识了一位诗写的特别好的诗友,她叫曼荻。说是诗友,她可能都不认识我,毕竟我跟她是天差地别,没有可比性。她一出手必属精品,而我每天都是水更,不过,她也偶尔来给我点赞,让我受宠若惊。
早晨拿起手机,又读到她的诗——《埙》,简直被她的语言的魅力惊艳到了。通常,好的东西是需要藏藏好的,不能示人的,以免被人觊觎。可是她的好,我竟希望跟大家分享。在这,摘抄一段与大家共享,如下:
需要减法,守拙抱素
一抔陶土,把千年的光阴藏匿其中
收起灯火阑珊,回到周南、召南
一身瘦骨,在自己的光阴里拨动
颤音,为秋水寒凉,藏起飘逸之风
如蒹葭遥有所寄
等你低眉一问:原来你在这里
滑音,收起繁花似锦,背负生的烙印
在旅途、在襟上,挑蓝、染黛
绣上时光的痕迹
与金石丝竹相和,破阵之声与天地谋
解释一个抽象的词,用梨
一洞一孔被荒芜擦拭
被秋天确认,掠过魏晋
——曼荻
说好的摘抄一段,不知不觉就把整首诗原封不动搬过来了,每一句都好的没话说,每一句都难以取舍,哪怕是缺少一个字,都不对味儿,只能一字不差搬过来。
读到一首好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能写出一首好诗更是福寿无疆吧。我有了跟曼荻老师拜师学艺的打算,就是不知道她收不收徒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