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23662/1306ad36a3b3dee6.jpg)
中国古代中医诊断病人的做法通常是望、闻、问、切,这四大经典的手段,望指的是观气色、闻指的是听声息、问指的是询问症状、切指的是摸脉象。设计师的工作其实是和中医是非常的像:
望:观察企业的状态、信息;
闻:听用户和客户的声音;
问:询问企业的问题、需求、症结
切:从表面到深层的查找问题所在
然而医生和设计师的角色目前在国内却是有很大的差别:
场景1:小王是医院的主治医师,今天坐在办公室闲来无事喝喝茶,这时走进来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小王边吹着被子里的热气,抬头看看病人“坐下吧,说说你哪里不舒服”
“医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拉肚子,您帮我看下吧?”
“来,掀开你的肚子”
”医生,我是女的呀,这样不好吧”
“那你去找下一个医生吧”医生生气的说
于是女病人难为情的掀开了肚子,医生将听筒伸了过去,隔了一分钟
“哎!我建议你去照下B超”医生叹了一声
病人有点慌了“医生,我到底怎么了,去照B超,可是要很多钱吧”
“如果不想花钱,可以下次过来”
“医生,那能不能线检查,检查完之后如果好了,我再付钱,好吗?”病人恳求道
“滚!!!!”
场景二:小陈是一家设计公司的网页设计师,近期在做一个汽车网页的项目,对接的是一个强势的妹子
“陈设计师呀,你设计的这个是什么垃圾!”
“怎么了?”
“和我们的风格都不对呀,色调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公司是国企,应该用大红色”
“根据你们的产品线和主要业务,红色的话有点艳,也会很血腥,建议您这边还是选用蓝色为公司官网的主色调”小陈卖力的解释到
“我就感觉蓝色很难看,你换成红色的吧”
“额,好吧”
“你给我出两稿吧,我给领导看下,有个对比”
“......"
一个礼拜之后
”设计师,你做的东西我们老板看了,丑哭了”
“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意思改的么?”
“我要你改你就改么,你不知道建议我么!”
“......好吧” 小陈无奈了
“这次你这边再出两稿吧”
“....."
几天之后
"陈设计师,在吗?稿子怎么样了,能发给我看下么?”
“不好意思,小陈已经离职了,我是对接您的设计师小谷”
"......"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从医生来思考的话,医生是靠理性的判断,而不是主观的臆断,而去检查病症的患者也是不懂医学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医生,对于患者来说就是专家。
从设计的角度来思考的话,设计是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审美非常棒,如果设计师能将主观的臆断转变为理性的判断的话,我相信设计的话语权会大大的提高,而理性的判断可以是中医的望、闻、问、切。
那么场景二就应该是这样的:
“小陈啊!你设计的稿子色调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领导喜欢红色的”
望:
“我之前看过贵公司的产品线和许多对外宣传的材料都是蓝色调的,其实蓝色调在消费的心中已经形成符号了,如果随意更改的话又会让消费者再形成记忆,至于您的领导喜欢,我们其实可以去把这些道理讲给你的领导听,相信你的领导会有这个判断力的”小陈解释道
“好吧”
闻:
“之前在和您沟通中您说是希望在首页有一块新闻栏目的区域”
“嗯嗯,是的”
“之后我对您这边的客户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贵公司的客户群关心的几大问题,我发给您看下,其实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来客户关心的是企业的知名度、成立的时间、服务的成熟度、产品的可靠性,根据他们最关心的几大问题,我将这些以数据来呈现服务过 2000家客户、成立10年、产品专利20项 ,这些数据相信比新闻更加有用多了”
“嗯嗯,我觉得可以,你把分析的数据给我,到时我和领导去解释”
问:
“贵公司官网之前的用户注册率大概是多少呢?”
“3.7%吧”
“的确很低了”
“贵公司用户对企业的印象是?
“我们的用户大部分是来自老客户和老客户的介绍而来的,网络现在的转化率极低,所以我们希望是在网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客户说道
切:
“听了您这边的反应的两个问题,一是注册率和转化率的问题,二是网络形象的问题。对于注册率和转化率来说呢,除了本身公司的业务还有比较强的用户粘性,才会形成注册率,想现在贵公司网站只是展示形象的问题,注册并不能带给用户更多的便利,所以转化率会比较低,而网络形象的问题不仅仅是靠官网来打造,还需要基于产品,我们将官网作为一个基准,从色调、图片、产品......一些方面来打造一个互联网的形象。”
看,这就是理性和感性思考的不同之处,医生其实是从理性化的角度去诊断病人的,而设计师呢,应该更多的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感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说服客户。
下一篇:客户分类和应对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