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生以害仁 vs 杀身以成仁
这里让我想到了“原则”。当难以抉择的时候,选择对你而言最重要的那个原则,就可以据此抉择了。这事实上就是价值观的抉择。
回到孔子说的这个命题,是生命重要呢?还是仁更重要呢?如果价值观认为是生命更重要,那么行为就会是求生以害仁;如果价值观认为是仁更重要,那么为了仁牺牲生命也在所有不辞。
关于健康是1,其他都是0,我个人认为,“其他”是指名、利、房、车这些物质类的追求,而非指精神类的追求。那么,健康统帅于其他之前,是合乎逻辑的,1没了,0有个屁用。
在原则体系里,健康是排在精神类价值体系后面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这爱情和自由已经就排在生命健康之前了。
TO BE OR NOT TO BE,世间唯选择最难啊,因为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组成。选择来读论语,和选择不来读论语,选择好好读论语,和选择划水读论语,都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以,又回到根上,塑造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在选择面前,这些看不见的,起到了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2.如何培养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那什么是培养仁德的工具呢?跟着贤人做事,和君子仁人做朋友。也就是把自己浸泡在一个仁德的环境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现在的zen小腰群很明显就有这样的环境作用,都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做不到,那么,就把自己扔到健康生活方式的环境里,跟着节奏健康的活;论语打卡群也很明显有这样的环境租用,都知道论语好是经典但自己读不下去,那么,就交上一笔押金,把自己扔到追求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团体里,跟着节奏认真的读。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选择跟随合适的人、选择团体的氛围,是事半功倍的好工具。
突然想到一个词儿,这就是“系统”嘛。
3.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讲到了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治国的根本。离开文化,国家可能会走偏;有了文化为依托,国家才有凝聚力。
也联想到了婕斯,我个人认为它最吸引人和博大精深的就是它世界大同的文化,是托起他人梦想的文化,是成人达己的文化。
当然也要看具体的不同的团队,是否能领悟并传递这些文化价值观。因着同样的文化价值观在一起的人,才具有凝聚力,否则因利相交、利尽则散,就是团伙,这已经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了。
文化价值观这个东西啊,真的是看不见,但是可真重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