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完成每天一千字的任务,因为有个老乡聚会,聊了蛮长的时间,从上午十点开始到下午三、四点,送走老乡后,我感到有些疲惫,不仅是自己的屁股和后背,大脑和心灵也累。
这几个老乡都是这两年,我开始进入创投行业后才认识的,他们都比我小,人生轨迹都差不多,普通的2、3本大学毕业后,在北上广深这样一线城市打拼了几年,到了婚嫁年龄,发现在一线城市根本没有能力安居立业,于是纷纷回到家乡省会城市来,一方面相比一线城市离家近一点,生活成本低得多,另一方面又不像老家那么闭塞,工作机会多一些。年前,我就想把我这两年认识的这几个老乡喊到一起认识一下,大家虽然现在做的行业各有不同,但有些资源不交换反而难以变现,但一直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出差,拖到元宵后才有机会聚一下,就这样,还有个小孙没有来。
这里面,有个小朱这段时间跟我走的比较近,通过他,我对于90年左右的这一代人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余哥,眼看就30了,毕业7、8年了,我觉得我这些年好像一事无成,感到很窝囊。我心想,哥在你这个年纪,一样也很焦虑,而且到现在一样也会焦虑,只不过这几年看的书多了一些,自己能调适心态而已。小朱,前年从北京回来的,为了爱情。经家门口熟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老乡,彼时他在北京,女孩在四川,于是两人约定一起辞职,回到离老家近一些的合肥。认识1个月,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过年的时候,去了女孩家里,过了家长关后,飞快的结了婚,年底,就添了小孩。结婚时,小朱说自己现在没钱买房,女方也没有计较,但结了婚,特别生了娃后,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女方家里虽不明着催买房,主要是知道他现在买不起,但一直要求两人都回到家乡小县城稳定下来,女孩首先没顶住,在省城合肥陪着小朱吃了一年苦后,以小孩自己一个人带不了为借口,离开合肥,回到了老家。2018年,小朱过了一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每两个礼拜,小朱回一次老家,看看小孩,陪陪媳妇。2019年春节正月初二,小朱在岳母家跟媳妇红了脸吵了嘴,冒着大雪连夜出走岳母家的时候,小朱知道2019年他再也没有后路了,2019年,他就是再难再苦,他也必须在合肥买房。如果2019年,他再闯不出个名堂,他知道下一个春节,他面对媳妇娘家人的质疑,他再也无力辩驳,只能窝囊的接受回到老家找个不咸不淡的工作,安安稳稳一生。
我认识小朱,是在一次空间的路演活动上,他很真诚的过来打招呼,称呼我为余老师,他的谦卑和真诚,让我记住了他,那段时间,他参加活动特别频繁,一有活动就跑来参加,喜欢跟我聊互联网创业,我挺佩服他的事,一个文科生,自学小程序,现在竟然以此为生。我给他介绍了一些资源,但往往匹配度很低。后来几个月,渐渐小朱来的就少了,去年快过年前,小朱来找我玩,跟我说,他要做海鲜批发,要在菜市租铺位,我一点都不惊讶,我热情的鼓励了他,还给他提了一些意见。再有满腔创业热血,也要先生存下来啊!也许,这些创业者自己可以靠吃方便面、租房子熬到创业成功曙光的出现,但创业者的家人呢?她们等得起吗?所以,经过创投圈这两年的亲历,我现在越来越多次数的劝说身边创业的朋友,先考虑生存,再考虑发展,没有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不适合我们这些没有代际传承资源的底层创业者玩。
过完年,股市和房市都在飘红,仿佛2018年底那场最冷的冬天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我知道,就算在科创板创造出创业板的奇迹,也不会改变这个时代越来越板结的阶层固化,小朱的买房路,依然还会很难,甚至越来越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