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说话技巧成熟
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作者: 叶子心斋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2:33 被阅读108次
    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从我们睁开眼看见清晨的第一束阳光起,就开始了与人的交谈。小到寻常吃饭聊天,大到正式与客会面,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便少不了交谈。即使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沟通方式实现了多样化,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依旧是人,交谈本身无法被工具取代。我们身处于外向型社会,身边充斥着各类信息,无不是暗示着我们沟通与交流的关键性。蔡康永曾说过:“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交谈,能否好好聊天,有时甚至是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

    那么,聊天有技巧吗?聊天要怎么聊,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话题终结者,尴尬地把聊天聊死呢?还有,我们是否一定要找三观与我们相近的人才能聊天呢?

    我们先来探索如何在谈话前提前做好准备,当我们预先思考得越多时,在谈话中就显得越自信;接着,我们来了解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沟通达人”,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最后,我们来探讨怎么样才能跟聊天对象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了解对方不轻易展露的一面。

    我们先来看如何在谈话前做好准备,俗话总是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准备肯定是能够让我们自己更加有底气的。那么,这里说的做好准备,指的是哪些准备呢?我们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些点上呢?

    首先,提前做好准备,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准备好自我介绍。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一开始会面时,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自我介绍,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举个例子,著名学者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演讲,有一次他去演讲时是这样开头的,他说:“我今天不是来向大家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这个开场白一听,大家就笑了。为什么呢?就在于他既巧妙地给自己做了自我介绍,又显得自己比较谦虚、有修养,而且还顺带活跃了场上的气氛,真可谓是一举三得。但是注意了,自我介绍除了有趣得令人印象深刻之余,普遍存在着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简要,因为太长的自我介绍有时反而让人记不住重点。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可以准备两份“电梯演讲”式的简短的自我介绍,其中一份在30秒左右,介绍自己的概况和工作;第二份内容大致相同,可以稍长一些,只是不含工作介绍。对于两份自我介绍来说,可能前一份用得会比较多,因为人们在第一次见面交谈时总是会习惯性问到:“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相比较而言,第二份自我介绍就比较具备开放性,能让对话的双方更容易谈论到一些广泛的话题领域,而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工作这个话题,更适用于普通的非商务聚会场合。

    除了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之外,我们还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准备好开场白式的话题。交谈毕竟是双方两个人的事情。注意力过于集中自己,则会令对方觉得你仿佛只是在自说自话,这样的交谈也会让对方感到无趣。懂得如何开场、善于倾听、善于提问,交谈,才能得以持续下去。

    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开场白就有“最近还好吗?”、“周末怎么过的呀?”、“你吃饭了吗?”诸如此类的日常对话。这样类似的提问,对于我们来说,对方怎么来回应我们,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我们已经打破了双方的沉默,开启了交谈。然而,提问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放眼市面上,关于提问的书籍比比皆是,关于提问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若是以目的不同来分类,我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一般来说,封闭式提问是指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回答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只需一两个词语就可以回答,比如 “你是在这里上班吗?”,对方只需要答“是”或“不是”便好了。而开放式提问就大大不同了,它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回答,比如“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呢?” 回答者对于这类问题,自然而然会拓展其思路,自由发挥。其实认真研究一下,我们就会明白两种提问方式的差异并没有多大,有时候只是稍稍改动一下提问的词汇,回答的内容便大有不同。比如:“今天天气热不热?”和“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看,回答的结果是不是就不同了?

    在群体的交谈之中,我们一开始可以采用封闭式提问,当初步了解了他人的背景经历之后,我们便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获取更多的信息,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交集,继续探索交流。由此可见,懂得提问的人,也是懂得推动谈话的人。

    在谈话氛围健康友好的情况下,双方的信息输入应该是平衡的,有来有往。注意力的集中对比,也应该是平衡的。在此之外,作者还提到,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处的情境,是最为安全的做法,多留意搜集信息,就是将问题和评论集中于彼此都感兴趣的大环境或外部事件。

    比方说,每天早上睡醒后,花一些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新闻的头版头条,浏览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等门户平台中人们在热切讨论的事件。对这些事件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融入他人的话题之中。就拿李嘉诚来说,每天早晨,他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由专员翻译的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不仅仅是启发李嘉诚对他自身思考的入口,也是他在与人交谈时撬动谈话的资源杠杆。在作者看来,对于交谈来说,“样样都通”比“一门精通”更重要。这很好理解,什么都能谈一谈的人,总比只能聊生意,或者只能聊八卦的人来得更受欢迎。

    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留意搜集信息,有意识的去搜集信息。当有了交谈的资源,才能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这是有效沟通的秘密之一。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提前做好准备,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方以及所处的情境。当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上时,要准备好简要的自我介绍;当注意力集中于对方身上时,要准备好开场白式的话题打破交谈的沉默,利用提问的技巧推动谈话的继续;当注意力集中于所处的情境时,要留意多搜集信息,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虽然这些做法听上去很简单,但实践出真知。当预先思考得越多,提前做好了准备,我们便能如掌舵的船长,建立自己的方向感,在交谈中才能不偏离航道。

    接下来,当我们做好了交谈的准备之后,我们怎么样才能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呢?

    首先,要确定一个事实,生活中擅长聊天的“沟通达人”,往往是好奇心非常旺盛的人。为什么呢?当好奇的程度越高,想要了解的欲望越多,彼此能够谈论的话题也就越多。

    所以要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我们就要保持好奇心,不要随便定义我们的谈话对象,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要见到一个穿Polo衫的男生就觉得他一定是个呆呆的宅男,看到美女化妆就觉得她一定是一个肤浅的人。在作者看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模一样的雪花,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指纹。同样,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独特的身体、精神、情感及心理组合而成,有其独一无二性。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的思想与我们一致,我们也无法去控制别人的思想。而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才会让交谈变得更加有趣。在开始交谈之前,我们总会去寻求双方的相似性,因为共同话题越多,交谈就更容易进行。我们认为与我们结交得好的朋友,总是那些三观、思想与我们相近的人,这个听起来确实比较符合逻辑,不是吗?但如果总是一致的话,岂不是成了自己与自己交谈、自己与自己相处?

    你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即使你与你的朋友已相处多年,但某一次的谈话中你了解到,原来他不止是你之前所认识到的那个样子,原来他很喜欢养花,原来他见解特别独特,原来他思维如此跳脱。而这些“原来”使得你眼前一亮,也一直对你的朋友保持着好奇。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探索的话题也会越来越多,差异丰富了生活的本身。因此,人际关系也会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坚持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交谈才会更有趣。如果大家彼此都相似,那生活岂不就如同一杯白开水一般,无色无味?

    那么,除了要相信一个观点,尊重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性的基础下,还有什么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呢?

    那就是,学会在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常见事物。举个例子,对于画家来说,他所看到的事物别人也同样能看得到,只是他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对一个物体进行刻画。物体摆放的角度不同,视线直视的部位不同,阴影产生的位置不同,这些都可以创造不同的感觉,画出不一样的画。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阳光下、在阴天,找出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方法,画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画。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遇到一些人,有可能是朋友,有可能是新认识的同事等等。有些人的聊天特别局限,聊来聊去都是明星八卦,聊一会儿就觉得索然无味。但有些人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彼此聊天的契合点,聊天话题多种多样,除了是因为他们平时准备充分之外。因为这些人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常见的事物。在杨绛晚年回忆钱钟书和女儿的过去时也提到,钱钟书和钱媛就很喜欢在饭店吃饭,出外散步时观察人生百态,并把这些通过文字分享给他人。

    我们不妨也可以学习这一种能力,我们也可以在平时沿着街道散步的时候,感受周围自己平时不怎么注意的事物,听听自然界的声音,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尝试想象此时的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想象他们这一天过得如何。在观察的同时,顺手记下自己的所思所得,这些或许说不定也是你下一次的交谈话题。

    如果你和他人讨论的事情,你所观察到的生活是生活中,他们所经历的,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容易拉近。例如你观察到,因为学生放假归来的缘故,你的同事比之前上班晚了,因为公车太多学生挤不上了。那么这个话题的交流,共同性的增多,会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一张嘴。一般而言,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也就是说,学会倾听,给对方更多说话的机会,对方才能够放得开、聊得开。但实际上,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人们喜欢讲,喜欢表现自我,却不喜欢倾听。然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倾听却是最有效的沟通技巧之一。

    要想和任何人都聊得来,就一定就要去倾听对方。关注对方的故事,那才是挖掘聊天话题的源泉。当对方感觉我们是在认真的倾听他时,你们的谈话才会进行得更顺利。这就如同商务谈判,只有倾听客户的需求,客户才愿意花钱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忽视了客户的需求,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花费更多的钱,向其他人购买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仅仅是因为其他人倾听了客户的需求、解决了客户的痛点而已。在不断进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渐渐的作者也得出来一个黄金法则:多给对方显摆的机会,而自己少显摆。这说明在交谈中,我们只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提问,然后好好地倾听就可以了。例如商务交往时,如果对方一直着力于介绍自己上周如何登上黄山,何不宁神细听,耐心倾听的形象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继而更愿意合作。

    好了,关于如何才能跟任何人都聊得来。首先,我们要知道,因为人与人之间独一无二性的差异性,产生了我们想要交谈的兴趣;接着,我们需要培养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常见的事物,寻找不同角度下,事物存在的不一样的特点;最后,明确对方才是我们挖掘话题的源泉,多倾听对方的需求,多给对方显摆的机会。只要遵循以上这些,相信经过练习后,我们也能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如何提前做好谈话的准备,以及怎样才能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样才能和对方进行一场比较深入的谈话。

    要是你真的想和对方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首先,你要表达你的在意。跟普通的社交对话不同,当有人愿意与你进行深入交流的时候,代表了一种信任。而为什么对方要信任你,因为你给了对方一种可以信任的,踏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由什么决定?由人的态度和思维模式决定。这种感受是无法弄虚作假的。交谈时双方都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借此感受并解读无声的信息。唯有真正的在意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认真的倾听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时,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此时即使我们没有娴熟的沟通技巧,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深夜听电台,会发现有很多人会写信或者发消息等方式,和主持人交流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等问题,展示自己平时不轻易向人展露的一面。为什么呢?除了夜晚的确会让人有倾诉欲之外。主持人在深夜里温柔的声音,耐心的劝慰,给听众播放的舒缓音乐,即使说出来的道理与观点并没有多么特别。或者说这里主持人虽然只是在重复听众的信息,但他们展现出来的认真的态度,给了听众一种值得信任与沟通的感觉,从而袒露自我,进入深入的交流。

    所以说,对于人际沟通中的态度,无非以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另一个则是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前者我们自己可控,后者则依靠他人自己的思维观念,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做到认真聆听。

    除了以表达自己的在意,还有的就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也是我们能和他人进行深入交流的重要因素。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可能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某些言辞、动作是否得当,而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但其实只要你站在了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感同身受,考虑对方的感受,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好了。此时的你就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最讨厌别人的什么举动呢?是在你难过的时候咄咄逼人的劝说?还是在你说话的时候一直打断你?通过换位思考,我们就可以捕捉到对方的想法及需求,而后尽量避免在谈话中产生这些令人不快的举动。

    是不是真的认真的对待他人,尊重他人。有没有理解他,共情他的感受。人是敏感的动物,任何试图在感情上弄虚作假的举动,总是很容易被人识别出来,进而不信任。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需要明白在深入交流时明白一点,即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影响他人。

    生活中,我们肯定都有过不开心或者难过的时候,也有过愤怒或者想不开的情绪,那个时候,我们是很希望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或者说是希望有一个可以陪伴的人,让我们把所有苦水全都一股脑儿的倒出来,或者就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试想一下,如果此时和你待在一起的那个人,一直跟你说“你不要难过了,你要开心起来,你要振作起来,你可以这样做”虽然你知道这是对方的好意,但是你会不想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不能试图让别人一定要遵从我们的意愿,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可以选择我要对你说的话,我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感受,你不能强迫我,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们也不能犯这一种错误,不能强迫对方必须和自己一样,因为对方也有选择自己感受和行为的自由。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作者看来,既然不能控制对方,但是,可以影响他人。例如对方因为工作被批评而感到难过,我们可以选择与他分享自己之前在职场中受挫的例子,告诉他,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那种情绪排遣出来。我们的故事或许可以影响他们,或者不能。但我们不能强迫对方完全学我们。有时候,对方愿意进行深入交流,倾诉自己的不痛快,只是需要一个聆听者去共情他的痛苦,而非指导他怎么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人类之间的沟通其实很简单,那就满足人的基本要求,别人就愿意与我们交谈建立联系。而人的基本要求其实十分简单:被理解,被赞赏。被理解意味着人的注意力的集中,被赞赏则意味着喜欢,愿意与之建立联系。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想要进行深入交流,首先,要让对方产生信任感,而人的态度和思维模式决定了人们的感受。同时,我们需要我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最后,我们不能试图去控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但却可以通过我们的故事去影响他人的选择。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聊天有技巧吗?聊天要怎么聊,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话题终结者,尴尬地把聊天聊死呢?还有,我们是否一定要找三观与我们相近的人才能聊天呢?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这本书里,作者从3个关键要素,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跟人聊天。依据要素的逻辑性,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在交谈前提前做好准备、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怎么样进行深入的交流。

    我们知道了,在进行交流前,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方以及所处的情境。当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上时,要准备好简要的自我介绍;当注意力集中于对方身上时,要准备好开场白式的话题打破交谈的沉默,利用提问的技巧推动谈话的继续;当注意力集中于所处的情境时,要留意多搜集信息,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准备好之后,要想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就要秉承一点,尊重和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性的差异性,各自有自己的闪光点;然后通过培养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可以寻找不同角度下事物存在的不一样的特点,拓宽谈话的范围;最后,要明确谈话对象才是我们挖掘话题的源泉,多倾听对方的需求,多给对方显摆的机会。当我们要进入深入交流时,要谨记真正在意对方体现在态度上,我们需要学会认真聆听对方,建立信任感。同时,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最后,千万不要听了别人的心事,就去试图控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故事去影响他人的选择。

    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w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