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621871/831a1b80627dd815.jpg)
都说小说创作是孤独的艺术。在孤独的书桌前,孤独地读书,孤独地写作。
当我孤独也写不出来想写的内容时,也会辗转反侧,夜不能眠;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也很常见。
写作者消瘦了不要紧,但是作品的人物也消瘦憔悴可就糟了。怎样才能让笔下的人物变得丰满立体呢?这个对于我这样的新写手来说很难。
曾经有作者朋友指导我说,他每天都要观察不同类型的人物。他通勤的交通工具是地铁,他就会在地铁上观察这些生活的原型。那天写的是个六七十岁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干活后,穿着灰扑扑的的工作服就上地铁了。于是这位作者观察工人的言行举止,观察地铁上男女老少的乘客对工人的态度,观察这位工人发现周围人视线聚焦于自己,产生的一系列反馈。这位作者甚至凭空想象这个工人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境遇,仔细揣摩,并用很多个“如果”这样的假设句子去虚构情节,努力地挖掘出工人身上的个性,挖掘出一些表象下的实质。思考这些的最终目的,是让笔下的人物丰满起来,立体起来,让这个工人和其他千千万万建筑工人站在一起时,有点独特,有点“异质性”,然后再把这一切构思落笔,完成一篇三千字的小说日更。天天如是坚持,很是令人佩服。
有时候我总在想,人总是看见那些他愿意看见的事物,想象那些固化在他价值观里的情节,他怎么可能超越自己的认知,看见或想到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呢?
在这个观察的起点,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任由谁来看,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在这个观察的终点,我失误了。
失误的原因是,我的观点是静止的局限 的,而他的写作能力却是运动的发展的。他在日复一日的写作和思考中,发现自己的局限,不停阅读不停思考,果然笔下的人物随着他的思考突破了贫瘠单薄的形象,而愈发显得生动和富有个性起来。当然,这里并不是他自娱自乐,而是他已经能够用自己的笔,肆无忌惮地牢牢抓住读者的视线。是的,他从最初的无病呻吟,坚持到如今,目前写出来的文字开始可以称得上“有笔力”了。
我今天再次读他的作品,发现他果然进步很大,似乎有一道大门已经为他轰然开启。我欣欣然祝福他,这个当初差点就放弃写字的友人,但现在他已然成了我们的榜样。而且,他也许已经从当初众多的岔路口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虽然很多人都说热爱写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得下去高质量的日更,比如我。所以,三月四月我消瘦下去了,笔下的人和事甚至更比我瘦,以至于干瘪衰败得令我很是尴尬,几乎就要到封笔的境地了。
但我不能食言,当初说过,要一起写,哪怕是自娱自乐。那就这样吧,不再改变。
过了两天,尴尬被我遗忘了,还是可以继续阅读、思考、观察、记录。于是,又寄希望于下一个季节,笔下的人物能丰满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