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复习之四
《子路篇》的开篇和《颜渊篇》的开篇,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颜渊是德行科的首席,是仁者的化身;子路是正事科的代表,是勇者的化身。颜渊问仁,孔子给与的是关于仁的最高深的回答——“克己复礼”;子路问正,夫子同样给与的是关于为官含义的最丰富的回答——“先之劳之”。颜渊“请问其目”,孔子答以“非礼勿视听言动”;子路“请益”,夫子答曰“无倦”。
不同之处是,颜渊汇报了自己的决心——“请事斯语”,而子路没有这样说。子路还用这样说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是孔门三千弟子中执行力最强的人,尽管颜渊可以“三月不违仁”,而子路是有事不隔夜,说到做到。
如果我们把“非礼勿视听言动”作为实践仁德的具体路径的话,那么,“无倦”就是为人为学、为官为正的最基本下手处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子路篇》是如何解析“无倦”的呢?
13·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孔子说:(古人说)“善人相继治国,持续百年,也能够化去残暴、去除杀戮了。”这句话讲的确实对啊!孔子强调教化民众最需要长久地持续地坚持发力,才能化民成俗,让老百姓把遵循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于世间,也一定要三十年时间而后才能使仁道行于天下。王者受天命行仁道,重在塑造心灵,让礼乐制度植根于我们的内心,让仁义道德浸润于我们的肌肤骨髓,使之在一切时处任运显发。其间,不经过长期的熏习,久久为功,怎么会产生如此功效呢?
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说:南方人有这么句话:“作为一个人却没有恒德,连巫和医都不能治好他的病。”说得真好啊!《易经》上也说:“德行不恒定,常会继之以羞辱。”孔子说:无恒之人,《易》所不占而已。看一个人有没有恒心,就知道他的未来了,根本不用去做什么占卜算命。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恒心毅力,就不能坚持做一件事,做事虎头蛇尾,浅尝辄止,做人见异思迁,三心二意,这样的人是一定不会成事的。
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孔子说:善人在位教化百姓七年,也能让他们作战了。善人笃厚真诚,所教之人知道尊君亲上的道义,持守孝悌忠信的言行。君民之间,人与人之间如果洋溢的都是这样的真情实感,笃厚忠诚,那么发之外,自然能使其纲纪振举,成就仁义之师。
13·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说:用不经教化的百姓去打仗,这就叫抛弃百姓。为正者应当爱惜民众,凡事皆须先教后行,千万不可以省略教化的环节,因为不教而行,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放弃的行为。
圣贤自觉承担天命有所作为,具有君子境界的为正者,有长远的担当和无私的精神。因为有内心对道的持守,不急功近利,持久教化。
孔子反复强调“无倦”,就是告诉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就必须要在这件事上坚持不懈,办Z治更要如此,“非久道不足以成化”,不久久为之,又怎能感化一方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38970/d4476b2717e7d98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38970/34d314e78f149f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