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五十三章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五十三章

作者: 随便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2-04-30 16:30 被阅读0次

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王弼: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唯施为是畏也。

原成:王氏曰“介然有知”,介然,坚确貌。这是不符合老子本义的。

此句话,老子是感叹能否用自然之我来隔绝现实之我的好恶之心。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人可以凭借自我意识去参与自然活动。当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的思想去参与自然活动时,老子称之为“我介然有知”。当人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去参与自然活动时,老子称之为“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王弼: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老子借此句话来感叹,人为什么不向往寡淡的“道”,而却向往热闹的聚会。

朝甚除,

王弼:朝,宫室也。除,洁好也。

原成:除,拜官曰除。王氏所言非是。

田甚芜,仓甚虚;

王弼:朝甚除,则田甚芜、仓甚虚。设一而众害生也。

原成:害民生,破民财。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王弼: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盗夸也。贵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盗者,据不应有而有者也。

以上三甚,四有。此七者,皆是不应有而有之,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故老子讥之曰“盗夸”。

在老子眼中,上之有为,百官盗夸,皆是邦国昏乱的表现。

老子送给“盗夸”者的忠告,就是“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五十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yy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