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观照
校对:雅璐 吉莲
编辑:杨荷 雅璐 吉莲
全然的允许
我允许父子俩上午游西山下午游翠湖,而不是之前说好的玩半天歇半天,担心娃累;
我允许老人买了地摊上他喜欢的帽子和皮带,而不是由我来网购挑选;
我允许自己节奏慢一点,原本计划在父子俩回来前,能彻底打扫收拾好屋子,而实际只进行了断舍离;我允许自己思虑太多,站桩静坐时仍思绪乱飞;
我允许这就是现在的自己,也相信一天天进步的自己。
评判带来的礼物
同事看到我在二手群转让年前囤的药品,问是原价还是打折。一听此话我就生气了,语气有点不好回应说:“当然是折扣价,这是二手转让啊”!同事说她也有很多不用的东西,但就是舍不得,觉得折扣价出手亏得很,然后就讲述各宝贝的价格、来源等等,最后我很不耐烦地脱口而出:“那你就都留着吧”,但内心其实在说:“太小气了,真是个守财奴”。或许同事有她的难言之隐,难舍之情,现在看来我这些话就是自己对同事的主观评判呀!仔细想想我对人对事表达看法时脱口而出的都是评判,对评判认识很不到位,要学的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比较
以前一看到其他同龄孩子,我立马就和自家娃比较,身高、体重胖瘦、脸色等等,有时悄悄跟娃娃他爸嘀咕,有时也会当着娃娃面嘀咕。确实每比较一次,只会给自己徒增一些烦恼、忧虑和压力;也会一次次加深娃的自我认识:我就是弱,比谁都弱。后来即使看见自己娃与同龄人的差异我也不再说出来,现在只和娃自己比。过段日子量一下身高体重并做好记录,每每看到增加的数字全家都很开心,当然要做到真正不比较,我还需要继续浸泡学习。
幸福生活从“我选择......”开始
今天有意将“我必须......”替换成“我选择......”后,我发现真的完全不同了。当用“必须”“不得不”时,好像有外在限制约束要求、施压逼迫之下而为之,内心充满了勉强、被动、无奈、委屈甚至怨恨。当改为“我选择......”,一下子就好像成为自主思考决定,心甘情愿行动,感到有力量、喜悦美好。
我选择早起,因为要顺应天道,合乎四时,好好养生,才能重得健康;我选择素食,因为想让自己后半辈子能身心干净安静,消业积德,更希望自己能开智慧、得新生,真正享受生命;我选择每日给自家小群发养生资料,希望全家老少同习共进,能量流通,感恩一切。
区分观察和评论
下午回家,见娃居然4点了还没起床,我有点上头,连喊“起床啦”!心里埋怨到“真是越来越懒散了”。那一刻突然想到今天要做的区分观察和评论的练习,便再无言语了。过一会儿,娃从房间走出来说:“早上一直在做数学,比较费脑,觉得累了就多躺了一会儿”。我建议他以后换着科目做。同时,我很庆幸自己及时按下了暂停键,也意识到确实要先学会观察,而不要轻易下结论和评判,保持家庭氛围和谐美好!
区分感受和想法
昨天为打卡困惑,今早开了点窍。想法是来自个人脑子里的各种念头,往往带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猜想、推测、夸张等,而使自己陷入无意义的迷茫、混乱与忧愤之中。感受是从自己内心,也就是黄庭或膻中发出,是通过心去与自己身体亲密关联而呈现的当下真实反应。如自己是高度近视,最近又眼睛胀疼,就想起远方亲戚、以前领导都视网膜脱落做手术,便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这样?是左眼,还是右眼?万一发生了,去哪里就医呢?万一发生了,那家里就更乱套了,这种种想法加重了我的忧虑与焦躁。但放下想法去感受,就是:眼发干,眼珠热胀,眼皮重沉;眉棱骨额头太阳穴微疼;头有点晕,心情欠悦。既然身体出了问题,通过原因分析得出解决办法:允许家里乱点;允许学习进度慢点;控制用电脑手机的时间;不光早起还得按点早睡,一切以身体为重,先调养根本。
区分需要和策略
今天打卡练习是区分需要和策略。我第一想到的是我需要健康。在过往的经历中,经过认真思索后,正式踏上自学中医之路。但中医博大精深,有艾灸、刮痧、针灸等外治,也有药材方剂内服,还有太极等导引,这些就是不同的策略。刚开始啥都想学想搞,结果脑子混乱,甚是艰难,几近放弃。后来通过摸索调整,逐渐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养生方式。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重获健康。
区分请求和命令
今早娃起床时,我见娃换了衣服就扔床上,便说:“娃儿,麻烦把衣服挂起来,好吗?”他立马回答:“嗯”。
我又笑问,如果命令你行吗?他说“不行”,并说他喜欢听温和的请求,不爱强硬的命令。可不知咋回事,最后发现衣服还在床上摆放着。难道要进行第二次请求吗?等下班回家再看看情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