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教子之道

作者: 轻风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0:41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名人,不但自己取得丰功伟绩,在教育子女上也是有自己的大智慧。

    1.曾国藩的勤俭之道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他在“求学”、“修身”、“克己”三方面非常值得世人学习。

    曾氏家庭,历经五代,没有一个败家子;自曾国藩以后直至如今,曾氏后辈们也不曾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挥霍家业,长子曾纪泽是中国第二任驻英公使,去俄罗斯谈判收复伊犁的主要外交官;次子曾纪鸿是有多本专著的数学家;孙子曾广铨进士出身,是精通英、法、德语及满文的翻译家……曾氏家族的盛而不衰,与曾国藩的家风与家教密不可分。

    曾国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儿子看到带壳的谷物,便挑出来放在桌上。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他常常告诫后辈:一勤天下无难事。他说:“身勤则强,家勤则兴,国勤则治,军勤则胜。”又说:“千古之圣贤豪杰,不外一勤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毁。”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他为三个媳妇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定一个指标:每个月寄点小菜到军营给他吃,还要求她们每个月做一双鞋。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眼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的日记,直到临死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曾国藩用一言一行给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梁启超与子女作朋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子高手。

    他的九个子女也是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与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树立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不同,梁启超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指导,但一向习惯于朋友般的语气。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梁启超在给孩子写信时,没有丝毫家长作风,只是将每一件事情娓娓道来。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梁启超很通达:“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3.宋嘉树的挫折教育

    说起宋嘉树,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可是说起他的六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20世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

    宋嘉树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甚至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

    还在孩子爬行和学步阶段,宋嘉树就鼓励孩子:“一步两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

    宋嘉树另一项锻炼孩子意志力的办法,便是与孩子一起禁食一天。在这一天里,让饥肠辘辘的孩子面对吊胃口的饭菜,克制食欲,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去碰一下食物。

    他还常常给孩子们讲述他的冒险经历,告诉他们:对有胆识的人来说,天下无难事。其结果,他的几个孩子个个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

    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

    虽然社会飞速发展,但是曾国藩、梁启超和宋嘉树三位名家的教子之道,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愿每个父母都能从其中领悟教育的真谛,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家的教子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d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