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寿者

作者: 思源_沈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8:35 被阅读174次

金庸先生真的走了吗?那只是传言。我确信,包括金庸先生自己也确信,他只是去另一个地方。如同他书中的侠士一般,摇身一变,进入另一个空间。所以他是含笑而去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去向哪里。

真正的寿者

金庸先生并未走远。他甚至离我们更近。因为我们从未像今天这般的思念过他,留恋过他。也因此,其实他就在我们心里。其实,他真的已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一念,他便已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确信,他的形象从未像今天这般清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你甚至还看到他笑了,笑的如此和蔼可亲,笑的如此灿烂而温暖,无邪得像个纯洁的孩子。

真正的寿者

不是吗?你所有想到的关于他的样子,他出现在你眼前的样子,都是他哈哈大笑的样子。你再也不会去想他的种种不是。他的多情与无情,谁说得清楚呢?也许只有佛教的三世因果才能明白这其中的缘起。无情未必真豪杰,自古多情乃佛性。他多情,但他也深情。我想我是懂他的。虽然我与他在现实的世界里素未谋面。

如果六十岁前的金庸先生称得上是一位江湖浪子,六十岁之后的金庸先生,就是那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吧。我说佛,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说大了。但其实佛并不稀奇。佛其实也无处不在。佛是什么呢?佛不过是一个究竟觉悟的人。

在悟与不悟之间,在金庸先生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金庸自述皈依佛门的曲折心路吧。

真正的寿者

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1976年10月,我十九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雷,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此后一年中,我阅读了无数书籍,探究“生与死”的奥秘,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怀》。其中,有汤恩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但不能解答我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

这个疑问,当然只有到宗教中去求解答。我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

后来,我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中国的佛经卷帙浩繁,有数万卷之多,只读了几本简单的入门书,就觉得不符合我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但还是勉强读下去。

后来,读到《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几个月之中废寝忘食、苦苦研读,潜心思索,突然之间有了会心:“真理是在这里了!一定是这样!”

真正的寿者

不过,中文佛经太过艰深,在古文的翻译中,有时,一两个字有完全歧异的含义,实在无法了解。

于是,我向伦敦的巴利文学会订购了全套《原始佛经》的英文译本。所谓“原始佛经”,是指佛学研究者认为是最早期、最接近释迦牟尼所说佛法的纪录,因为是从印度南部、锡兰一带传出去的,所以也称为“南传佛经”。大乘佛学者和大乘宗派,则称之为“小乘”佛经。

我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等等过程之后,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接受。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从痛苦到欢喜,大约是一年半时光。

随后,再研读各种大乘佛经,例如《维摩诘经》、《楞严经》、《般若经》等等,疑问又产生了。这些佛经的内容,与“南传佛经”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神奇、不可思议的叙述,我很难接受和信服。

直至读到《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期思考之后,终于了悟——原来,大乘经典主要都是“妙法”,用巧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智力较低、悟性较差的人能够了解与接受。

《法华经》中,佛陀用火宅、牛车、大雨等等多种浅近的比喻来向世人解释佛法,为了令人相信,甚至说些“方便妄语”也无不可,目的都是在弘扬佛法。

我也是了解了“妙法”两字之旨,才对大乘经充满的神奇不起反感。这个从“大痛苦”到“大欢喜”的过程,大概是两年。

对于我,虽然从小就听祖母诵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但要到整整六十年之后,才通过痛苦的探索和追寻,进入了佛法的境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灵上最接近“般若宗”。

真正的寿者

佛教就是绝对的科学,理论严谨,思维系统,逻辑缜密,步骤明确。其修行过程与成就结果,可以经得起,反复检验与质疑的。佛是什么呢?佛是究竟真理的意思。能够讲出究竟真理法义的人,称为觉悟者。究竟法义可以经过反复的质疑,反复的推论,反复的验证,究竟法义可以破除你的迷茫、你的观念、你的自我、你的痛苦,化解你的烦恼、你的恐惧,让你的心灵在你的自我当中,还原出自己原本的模样来。

经历理性思维,内心质疑,反复验证后得到的信仰,是明确了生命前行的方向,人生有了方向,就不会随着情感欲望浮躁的观念波动起伏,懂得取舍之间不能逾越的原则,这就是修行的落实。

古代印度的悉达多王子,不是带着燃灯佛的授记或者湿婆的叮嘱,走上菩提之路的。而是带着对于生老病死的巨大烦恼与质疑,最终圆证菩提。当代中国的金庸先生,因为同样的烦恼与质疑,趋向了佛法。佛法伴随着他六十岁以后的人生,使他余生安详。

真正的寿者

金庸先生此生笃学不倦,并以武侠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行走江湖心存大义情牵众生维护人间正道的荧幕形象,让我们在亦真亦幻的光影世界里体验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其实细细想来,每一部戏里,无不深藏着佛法的智慧。无论在他学佛前,还是在他学佛后,佛性一直就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深刻在他的灵魂里。只不过前半段不知不觉,后半段深藏不露。

真正的寿者

金庸先生,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地看到您。我知道,您永在。

相关文章

  • 真正的寿者

    金庸先生真的走了吗?那只是传言。我确信,包括金庸先生自己也确信,他只是去另一个地方。如同他书中的侠士一般,摇身一变...

  • 雪煮《道德经》三十三 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真正了...

  • 知者乐,仁者寿。

    【每日一句】 仁者寿,因为仁者天性保全;默者寿,因为默者元气安定;拙者寿,因为拙者元神稳固。因此,善养生者,既要顺...

  • 2018-01-17

    仁者寿!乐者寿!善者寿!学者寿!行者寿!智者寿!清者寿! 一个人体质不一样,习惯不一样,饮食不一样,活动不一样,环...

  • “寿者相”的解释

    问:《金刚经》里面提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寿者相”应该如何解释? 答:“寿者相”包括古时候的仙人、超...

  • 寿者相

  • 守法者寿

    以交通事故为例,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指出,每年有120万人死于日常的车辆碰撞事故。这些组织认为,到20...

  • 寿者相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长...

  • 2018-03-05

    《福寿论》曰:“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无欲以劳其形、伐其性,故多寿。富者奢侈有余,贼心...

  • 阿弥陀三字代表了什么

    阿弥陀,译为中文为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者,竖穷三际;无量光者,横遍十方。横竖交溶,即法身如来。无量寿者,福德具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的寿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d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