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
一例高三条件性厌学的辅导案例

一例高三条件性厌学的辅导案例

作者: 林深见鹿2016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09:44 被阅读266次

    1

    1

    去年寒假,我接待了一对母女。孩子在外地上重点高中,母亲陪读,由亲戚介绍而来。两人走进工作室时,母亲容颜憔悴,女儿神情压抑,脸上还有泪痕。

    母亲:女儿初中时成绩比较优秀,但也不是特别出色,做为自费生进了省重点高中。因为本身基础没有其他同学好,高一、高二的成绩中等,孩子和父母也都比较满意。进了高三后,重新分班,女儿进了慢班,突然意识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努力,每天晚上看书、做题都要到一、两点。第二次月考,成绩一下子从年级400多名提高到285名。女儿一下子干劲更足了,希望能进到年级200名,这样就能进快班了。结果第三次月考成绩出来了,不仅没有进入年段前200名,反而退到了330多名。我们安慰她不要着急,可是没用,她特别着急,每天学习的时间更长了。结果这次月考,数学居然只考了58分,而平时是110分左右的。虽然老师说这次卷子难,但是平时成绩和她差不多,甚至不如她的同还都考得比她好。这一下,她崩溃了,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我们劝也没用,真太让人担心了。

    女儿:进入高三慢班,我特别着急,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每天学习到一两点,名次一下子进了100多名,我感觉努力是有用的,就想着能进前200,这样就可以到快班去,同学和老师都不一样,进步也会更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晚上开夜车,周末不是补课,就是在做题,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在想题。可月考成绩出来后,成绩居然还退了。最近这一段时间,学习效率变得奇差——上课听不进去,听一会就走神,经常想高考的事;记忆力也不太好,刚学过的知识,第二天就记不住了;容易疲劳,经常犯困,白天上课没精神,晚上刚过9点就想睡觉;学习没有动力,不知要做什么,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做事情老是拖拖拉拉;不想看书,经常发呆,有时看一页书会花一两个小时;心情非常烦躁,动不动就想发脾气,而且老想哭。

    2

    分析诊断

    这位女生是典型的由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而导致的条件性厌学。

    焦虑性情绪产生的的原因如下 :

    一对考试不切实际的自我期望。

    二是对考试失利的不正确的归因方式。

    三是对学习“高原期”现象的认识不足,应对和处理策略不当。

    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下:

    过高焦虑和抑郁导致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提取困难和思维过程困难,三种学习困难导致女生学习效率下降、成绩退步,进一步引发高焦虑和高抑郁。而增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过了又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过程。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而是起伏不平、迂回曲折的。有些学生在知识的长进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停滞或倒退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同学有下列表现:

    (1)判断能力下降,作业错误率明显上升。

    (2)烦躁不安,做事理不出头绪。

    (3)考试成绩明显下降,悲观失望情绪上升。

    由于判断能力减退,作业倒退,特别是考试成绩的下降,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脑子笨,学习已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提高成绩已经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自己完了。于是产生严重的悲观、消极情绪,甚至于厌学、厌世。

    学生在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高原现象”呢?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原现象”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长时间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情绪厌倦,身体疲劳,出现求知上的“厌食症”。

    (2)学习重点转移,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及时适应和接受。

    (3)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时受到旧知识、旧方法的干扰,导致无法向前深入,出现停顿现象。

    (4)生理、心理的疲劳。高三的学习相当紧张,不少学生夜以继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3

    辅导方案

    根据来访者的症状及产生的原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进行辅导,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

    1、 目标:降低焦虑情绪,改变厌学行为,调整自我期望和归因模式,培养文科解题策略(以地理学科为第一干预目标),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从5分钟提高到25分钟(以地理学科为第一干预目标),考试时平静从容、正常发挥(以地理学科为第一干预目标),形成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

    2、辅导原理:认知行为技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积极心理学理论。

    3、辅导时间:

    辅导分两阶段进行,中间间隔两周,以了解辅导效果,便于及时调整。第一阶段进行考试状态调整和地理学科知识整理,共10次,每天8:30-9:30,连续10天;第二阶段进行上课状态塑造和地理学科解题策略培养,每天8:30-9:30,连续8天。

    4、费用:300元每次,每阶段开始第一次辅导后,一次性付清。

    5、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者认真履行职责,帮助来访者达到辅导目标;来访者要认真完成辅导者每天布置的作业,以保证辅导目标的达成;双方遵守辅导的时间,不得无故迟到或者失约。若因故无法进行辅导,需提前半小时告知对方;一方没有提前告知而导致迟到10分钟以上,扣除辅导费用。

    4

    第一阶段辅导过程

    第一次:搜集资料,商定辅导方案

    搜集资料,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了解“学习高原期”产生的原因和认知行为技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原理,商定辅导方案。

    第二次:自我探索,理解症状背后的原因

    1、 自我探索:用绘画技术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成长状态,发现潜意识中阻碍成长的因素

    2、认知辅导:用认知行为技术进行合理归因辅导,调整自我期望到合理水平。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分析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讲解考试焦虑调节的原理。

    3、行为训练:合理归因训练;深呼吸放松训练。

    4、布置作业:上地理课时,尝试用深呼吸调节状态,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作业前深呼吸10次,并且注意体会深呼吸后放松的感觉。

    第三次  原理强化,放松行为训练

    1、认知辅导:从情绪和行为、评价的角度,分析自己上地理课的情况,加深对元认知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合理归因意识。

    2、行为训练:合理归因训练;深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

    3、布置作业:上地理课时,尝试用深呼吸调节状态,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作业前深呼吸10次,并且注意体会深呼吸后放松的感觉;睡前肌肉放松练习1次。

    第四-第九次  学科知识整理,专门行为干预

    1、认知辅导:用元认知原理分析自己的上课状态变化,培养学习策略。

    2、学科辅导:选择高三(下)地理课本,分章节进行知识整理,学会用思维图示将概念系统化。

    3、临床放松训练:在放松状态下,输入和女生商定的考试正确程序,刺激大脑神经联结,培养考试时积极行为优势兴奋。

    4、布置家庭作业:画出每章的概念图;睡前伴随音乐完成肌肉放松训练一次

    第十次  结束辅导,评估效果,后续建议

    1、自我探索:用绘画技术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发展阶段,发现成长目标

    2、总结辅导内容:双方共同总结在辅导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问题,咨询师指出后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3、评估辅导目标:辅导者、家长和学生三方评估辅导目标的达成度,包括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

    4、结束本阶段辅导,布置家庭作业:每天听录下来的指导语进行临床放松训练;用思维图示整理剩余的地理知识。

    5、第二阶段辅导安排:按原计划进行,开学前十天进行上课状态和学科学习策略的辅导,保证开学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5

    辅导效果

    1、地理高三(下)的知识点整理完毕,基本形成了清晰、准确、系统的知识网络;

    2、做地理练习时情绪平静、略带兴奋,感觉良好,正确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

    3、来访者能够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

    4、因为寒假,所以考试状态的变化无从比较,需要等到开学再比较。

    6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辅导过程与第一阶段相似,故简介如下,不再辍述。

    在学科辅导中运用形式中心图示法,帮助来访者发现和掌握地理类型题的解题策略。因为来访者地理学科的学习已经产生优势兴奋,所以学习行为干预的目的拓展为“所有学科的上课状态调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例高三条件性厌学的辅导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fs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