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Sammuer | 来源:发表于2022-10-13 00:33 被阅读0次

办公室的老师们其实还是很友好的,一点都没有职场文化的因素。我有时候在那边干活边听八卦,发现她们在商议给休完产假回来的W老师买礼物。

有说买毯子,玩具,衣服,洗衣液,鲜花或者送购物卡之类的。发现大家集思益广,很有想法,还很周到的想到了小孩易过敏、贴身衣物尤其要注意安全之类的细节。虽然也不知道她们最后确定买的啥。

也看pyq,发现发pyq的人永远就那么一些。而那些人发pyq都有了自己的风格,他们专心经营着自己的社会形象。比如学术型,生活记录型,宣传性,键政型,文艺创作性,汇报打卡型…各有千秋。不发pyq的人,那就是不发。

那个帮忙修电脑的师傅,真客气。感觉和他说话一点都不费力气,我甚至有种我很健谈的错觉。这次去看他,发现他容光焕发,精神面貌绝佳,穿着还是件油光蹭亮的皮衣,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

这个地方的人啊,都好有故事!比如门卫大爷的儿子,现是某大厂程序员,之前为了扎根北京一次性打6份工,现在终于有老婆有房子。

再比如这位修电脑的师傅,一样自小闯荡江湖,哪哪的生意都跟着做去了,最后在帝都扎根。而另外一个帮忙的技术工,姐姐在北大读博…我深觉自己的平凡,发现自己在这里才是正常的。回家或者回到网上,反而因为某些title不正常了。

城市是很兼容的,而这种兼容表现出向下兼容。向上兼容其实很难做到,准确的说那应该叫扩展。我曾认识一位很有趣的朋友,后来因为不敢坦露真实窘迫的早年遭遇而与之疏远——因为很多逻辑在她看来正当且合理,在我那就行不通了。

我怕我和她待久了就飘了,惯用她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不过,她依旧待我如初。我其实还是太刚愎自用了——固执的认为她无法兼容我的窘迫。事实是,我确实难以通过扩展,了解她和她们的生活状态。

做个凡人,交些朋友,坚信理想吧。至于生活习性和三观,且兼容并包,peace and love!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gx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