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023期【教师随笔】

第1023期【教师随笔】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2-01-18 23:29 被阅读0次

                      谁的微信

                    文/北诗中学袁茹意

        一向不多言的儿子,在老爸正忙的时候发来微信,各种嘘寒问暖。一反常态的儿子让老高心中嘀咕,这是自己的儿子吗?无论是真儿子还是假儿子,要钱的时候从来都不含糊。老高在给“儿子”打钱前,给他打了电话确认。“儿子”不接,但微信就聊。于是老高联系儿子的辅导员。儿子说,手机丢了,要上课了,便挂断了电话。妻子觉得老高警觉性极高,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她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什么时候见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果然是骗子。”

      机智如老高,可谁能够抚慰落寞的心呢!也许老高心里还真的希望有这么个“儿子”。

        这让我想到了前些年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潮。很多“明眼人”说,一看一听就是骗子。可是老人们宁愿被骗。有时有些销售员会定期给老人打电话,会陪老人吃饭。老年人每年花大几万买保健品,不是不知,只是想“治疗”孤独。和这些销售“子女”一处,可以得到关心、问候、陪伴。

        微信上的诈骗可谓花样百出,尤其是冒充司法部门人员,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当对方一报名字、年龄、家庭住址以及编造的严重事件时,老人们第一时间便是慌乱,接着便会按照骗子的要求一步一步走入圈套。不要和老人吼叫,也不要抱怨老人,做儿女的什么时候跟他们讲过“个人信息外溢”的情况,什么时候耐心的聊聊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在网络世界里,多数老人缺少了辨识力,他们跟不上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多少老人到现在还在用着老人机,就算儿女孝顺给买了智能机,多数功能也是不会或者说是不敢使用的。对于未知,人本能地胆怯。

        老高发泄着对儿子的不满,妻子反唇相讥“你不是也这样------你跟你父亲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不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妻子的话像子弹一样击中了老高的胸膛。

        大雨滂沱的夜里,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上到五层,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爸,是我……”老高倚在门框上,不由自主,任脸上泪水肆意横流。

        这样的一篇小说,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孤独,身为子女,我们和父母间的沟通太少了,常回家看看,常与父母聚聚,常听他们唠叨唠叨,常给他们讲讲微信里的那些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023期【教师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il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