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当下因为滑膜炎复发,使得花了不少力气(人情世故)才能进入的科大校园就在那里敞开着等待着,每过去一天,就似乎关闭一点。让人十分着急。
人最原始的能力还是要归属于动物力。滑膜炎搞得身体运动受到限制,引得思维定位自己成了不能正常“捕猎”的人。
仔细去分析当中利害关系,还是跟自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有关。而群体配合,思想控制,文化束缚,等另外一类靠协同关系成事的人,自己并不想当。
也不是不想当,更可能的是没有能力当。这恐怕才是关键。
所以,身体状况受到制约,跑步受限,对自身的信心(信仰)打击比较大。
追溯信仰思想产生的那个节点。能够清楚的记得上学时期发现的朋友身体产生的变化,比如变得很胖,比如变得高瘦,比如变得懒散,比如变得精气神满满。当你发现身边人不再是是脑海中存入的样子时,感觉是强烈的。我常会惊讶于他们的变化:你怎么胖了这么许多,你怎么瘦了这么多,你怎么...,时至今日,碰到久未见面却发生变化的故人,也还是如此——感性的表达见面时带来的异样感。
高中时碰到一位要好的朋友,原先存入脑海的印象是“高富帅”,后来再见时发现又胖又懒散,当时给自己下的定论就是自己以后无论如何不能变胖(却没有定下向好的方向,可能只是觉着控制变胖是简单的事情),否则,变化之后的既视感就是朋友变化之后给我带来的这般。自此,控制体重与身材就一直沿用到今日了。
跑步是关乎形体与精神的。而跑步不是塑形的决定因素。因此其实不能跑步带来的糟糕感受,不能归赖于不能塑形身体。而仍感糟糕,那就是归咎于精神了。我每过一段时间就有需求,需要跑步这项运动释放压力。而另外一个就是最开始说到的,跑步还是一项自我证明,具备动物竞争性的一种证明。这应该可以用更新认识解决。比如崇尚项羽,转变成喜欢刘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