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心:
每次看完电影,我们都要坐在影院愣一会儿。
也不说话,只等着脑海里的剧院落幕,方才恢复生气,脸上的愁云散开,身子也活络起来,像是刚被人解了定身咒。
或许是入戏太深,出戏才需要时间。
那几分钟的静默,是充盈的,也是空白的。
我自知注定无法全身而退,因为屏幕中的世界是那样皎洁,那样完满,像住了很多年的城市,不可能不在身上留下怀念的痕迹。
前两天,去看《江湖儿女》的点映。
我就知道,尽管贾樟柯在我理性评价的次序中逐年下降,我的内心还是亲近他的。
我也知道,哪怕观影的过程中有再多的怀疑,落幕时我依然会有几分感动。
这些早在看电影之前,就是注定的。
谁让贾樟柯是我第一个喜欢的导演,而我又如此念旧呢。
马丁·斯科塞斯在看过《小武》后,说,“他好像我的舅舅。”
我看贾樟柯的电影也有这样的亲近感。
尽管我是所谓“大城市”的孩子,而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多是小镇青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境。
贾樟柯最爱表达的主题,是时代巨变中个体被边缘化的悲剧。
《小武》中的小偷,《站台》里文工团的青年,《江湖儿女》中的黑帮分子,都是如此。
他们风生水起的时代,随着一个碾压一切的新时代的到来,土崩瓦解了。
贾樟柯的名言:“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
这话听了好些年,才渐渐相信。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被所处的时代决定很多事。
超越时代就别想了。
那些所谓超越时代的人,也都是后人的评价。在他身处的时代里,他根本无法超越,只能待在边缘独自喟叹或死去。
能够紧跟嬗变的时代一同改变的人,该是幸福的吧?
我羡慕这种人,可我做不来。
我坦然接受了,我终究是个落后于时代又不至于被淘汰的人。
阿心,看电影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说了很多话。
秋天的晚上有一点凉,回来的那条路像是昏黄的旧时光。
你一直吐槽赵涛的装扮和演技,亏她没有少女感,还硬要演少女。
我给你讲了好多被当时的情绪怂恿出的话,此刻写信的时候,竟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不管怎样,就是喜欢和你慢慢走路,慢慢聊天,慢慢生活。
时代终究会变,江湖迟早远去。
有人的地方,未必再有江湖。
有同道中人的地方,哪怕只有一个,也是江湖。
那么,这句《江湖儿女》的歌词,送给你再合适不过:一世的悲喜交集,我会在江湖等你。
子戈
9月20日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都收录在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