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新闻网4月2日)
说起“京津冀一体化”,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提起这个宏大的概念,却没多少人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具体的图像。因为这个宏大的概念,以往基本上只存在于抽象的新闻报道中,和一些纸上来纸上走的红头文件里,当然,也会高频次地出现在相关地区的工作报告中。所以,“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概念,在专家眼中是清晰的,而在一般百姓眼中却是模糊的,但这次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从抽象认识走向了具象认知。
同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也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并且,在北京的明确定位中,已不见了“经济中心”的提法,显然,这是一个既明确又明智的举措。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以及诸多的产业群链,如何实现有效疏解?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硬性问题,因为,疏解并不意味着让它消失,而在于让它找到更适合的生存之地,但这不是一个无限的地域跑马概念,它必须不能距离北京太远,否则疏解就会成为变相的消亡。
而设立雄安新区,从经济地理及生存空间上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这足以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并在规划中预留了长远的发展空间,从规划的经济属性上看,北京、天津、保定的产业,都有了足够辗转腾挪和实现更新灵活组合的可能,这就像移植大树,不仅要让它成活,还要让老树发新芽,这才是根本目的。而雄安新区,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条件。
设立雄安新区,会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形成时间与空间的持久支撑,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意义。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不宜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这个单项价值而设置这样高级别的新区,况且,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一直都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它只是其中的一项战略价值,但不是全部价值,而京津冀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则在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总目标,因而这里面既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也暗含着更深层次交融关系的部署。
北京是个超大质量的经济体,它的引力毋庸置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对很多非首都功能产生了强大的吸附力,从而到了现在不得不全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地步。而这次雄安新区的设立,依然发挥了北京这个大质量经济体的优势,但不同的是,它会在另一个维度上起到重要的“量子纠缠”效应,即北京以往的经济附着力,会在特定系统中的空间内产生相同的状态,以激发类同基因的产业集群,而这才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根本终极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