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察』並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個平面,它是存在於三度空間之內的。
第一度空間是它的寬廣度,
第二度空間是它的深度,
第三度空間則是它的時間。
一、覺察的寬度
注意那些我們平常避開、逃避、不願意看到的。
學習覺察,首先要看我們是不是覺察到所有的寬廣面,有沒有將自己的覺察擴散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
我們在這個單元裏談到每一個覺察,都包括洞察與覺醒。
覺察像是一個探照燈,你照到哪裏,它就會在那個地方覺察到更多的東西。
尤其,覺察是有選擇的。我們經常選擇去覺察自己想要覺察的東西,這樣的方式也在我們的生命裏,我們稱之為「強化」。
覺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覺察那些我們平常避開、逃避的、不願意看的。
當然,在那種覺察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許多痛苦,但是,沒有一朵美麗的花不是開在痛苦的深淵裏,覺察需要極大的勇氣,尤其是我們要去覺察平常所避開、不願意承認及面對的。
二、覺察的深度
行為、思維模式、 感覺、情緒、傷害、
恐懼、渴望、價值體系
覺察的第二度空間是深度。
潛意識就像一座冰山,
是無限寬廣而且無限的深。
冰山所露出來的一角,僅僅是表面上我們看得到的一個行為,當然也有很多人連自己的行為模式都沒有覺察到。
所以覺察要往深處去探索:
首先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的行為,
然後再看看自己的行為之下還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造成你的行為;
在思想的下面還有所謂的感覺,
比感覺更深的地方有情緒,
比情緒更深的地方有所謂的傷害,
比傷害更深的地方有害怕、恐懼,
而比恐懼更深的地方有渴望、欲求的失落與滿足。
而在其下還有我們的價值體系。
三、察覺的時間
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生命故事保留一隻眼睛。
也就是説當你和外緣接觸時,是否留一隻眼睛看自己生命裏的發生?
我們稱這種覺察為「無間的覺察」。
當看到一個讓你不舒服的人,你是否在當下就能停下來看一看:
「我這個不舒服到底是什麼感覺?
他的哪一部分、什麼特質讓我不舒服?
那個不舒服的感覺想要我做些什麼?
我對這種感覺是不是一直都很熟悉?」
就像這樣,在平常的生活裏,
碰到每一個發生、
每一個外緣的刺激時,都能保留一分能力及一隻眼睛來看看自己,而不是就此武斷地認定對方是一個討厭的人,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一個事實。
真正的事實是~
它只是自己生命裏的一個投射,
它可能與你生命裏的某一段經歷有所關係。
不論在吃飯、走路、睡覺、吵架時,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時間,
能隨時與自己的內在發生在一起,
就是「無間的覺察」。
所以覺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
覺察有寬廣度、深度和間性。
如果,你開始往生命潛能覺察的領域里走,請試著不斷開拓自己的寬廣度,勇敢地去接觸過去所避開、所有沒覺察到的部分。
經歷更深的地方,去覺察更深層、更深處的內在,從行為進入自己的思想、感覺、情緒、傷害、害怕與渴望需求的失落,直到更深的價值體系,把握住生命的每一時刻、每一個機會,去做「無間的覺察」。
覺察是無法速成的,
唯有下越多功夫,
才能覺察的更廣、更深的無間。
覺察之後,
可以做出更多不同的選擇,
我們不會再像過去那般,
被自動化的反應所控制著。
換句話説,
我們將逐漸成為自己的主人,
找到內在的真我,
繼而認識內在的真師。
福生無量天尊
(圖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