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庭,爸爸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作比较忙,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特别是儿子更需要爸爸的陪伴。
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我一直面对这个困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支持到孩子。有时看完书,或者听完樊登,当时觉得很有帮助,但似乎停留在当时的兴奋当中,缺乏进一步的反思,所以改善了一段时间,又故态复萌。
最近进行了一次教练对话,给我更多的觉察:
那次对话,我作为客户,谈到了育儿中如何激发孩子内驱力的问题,谈完之后,有些新的觉察,赶紧记录下来。
第一:帮助孩子不仅是要求孩子:
工作中作为团队的leader,很大程度上需要为团队说话,争取合理的利益。既要对团队有结果的要求,也必需给予支持。这和育儿也是相通的。
需要让孩子感觉,爸爸对你有期待有要求,但也是和你一伙,去面对问题。
孩子上写字课前情绪不好,愤怒摔门,说不要去上课。背后是一种无力感和缺乏信心,说怎么写都写不好。
斥责孩子发脾气很容易,但看到他背后的无助,却没有那么容易。
在这次教练对话中,教练给我足够的空间,让我透过情绪看到孩子的不容易,他周三上完乒乓球课,还要写作业。当工作如山一样压过来,我作为成年人都有逃避的想法,乐意去做喜欢的教练,而不想做工作,大人如此,何况孩子。
回想起来我仿佛听到另外一个声音:爸爸,我很想学好,但我不知道怎么做,我需要你的帮助。
随着教练谈话的进行,我回忆起自己最近给予孩子的帮助:
向写字老师反馈孩子可以坐着听课,因为老师要求很严格,要求老师写字的时候,孩子都要站在周边。
以往我觉得老师是对的,应该听老师的,让孩子站着。但那天我和老师说,孩子打完球,很累,可不可以坐下来。老师同意了。那天孩子听得非常投入,眼里闪着求知的光,复述老师的话,点头回应。而且后来第二次课,他也同样投入。
孩子提到周三打完球,作业很多,能不能改到其他时间。我对孩子说,我们可以去和老师,小朋友商量,因为不是看我们一个人的时间,后来到了教室,我和其他家长商量时间,孩子也听到了。其他上课的小朋友,周四,周五晚上都有课,而且周六和周三的写字课间隔也比较合适。
这样开始哭闹着要换时间的孩子,后来情绪也平静下来,和我说,爸爸,周三其实也可以的。
第二:和孩子进行教练对话,探寻背后学习对他的意义。
我觉察到,当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我问他,你是不是真的想学好?他总给我很肯定的回答,而且能够帮助他从情绪抽离,继续回到书桌旁。
但我更进一步的是,可以问他学好为什么对他这么重要。通过复盘每次孩子发脾气后面的原因,比如无助,疲惫,烦躁,自尊心受到伤害。
复盘情绪背后的原因,约孩子进行教练对话。
建立信心从最简单的入手,和孩子在一起,锻炼身体,做平板支撑,让他感受到好玩的地方。
前两天我在家平板支撑,没有叫他们,但当我做的时候,两儿子都挤过来要和我一起做。
孩子的好奇往往是点燃行动的火苗。
我期待的是,汪曾祺写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样,没有爸爸的架子,像大哥哥一样和他们去玩,做他们的朋友,我也可以找到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