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说·说吃
我七月份呆在北京,现在回想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吃了北京不少有名号的美食。
以前在文学作品中读到过相当多关于北京美食的描写。《决战前后》的开头就是陆小凤和李燕北坐在一起喝豆汁,吃猪头肉火烧,《骆驼祥子》里也有烧饼夹肉、老豆腐等。这些小吃再加上在外地也常吃到的招牌北京烤鸭,构成了我对北京美食的初印象:兼容并包——既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宫廷菜,又有在广大群众中诞生的形形色色小吃,精致与朴实并存。
去的第一天,一时没找到安顿之所,只能就近在一家清真面馆点了一份土豆牛肉盖面,竟要32块钱,比上海苏州的一份要贵上将近十块。等到面上桌,方才晓得一分钱一分货:分量满满,一大盘堆得冒尖。饭后,望着只吃了一半的面条,我陷入了沉思:这就是传说中的北方菜量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5974/0cf59e9decdefba0.jpg)
次日到报社报道后,经过同学的推荐,在褡裢坡找到了住的地方。清理好房间,我到地铁站附近找了碗连锁的馆子,点了份羊杂汤,配了一个火烧夹酱肉,还有一碟苤蓝做的咸菜丝儿。喝了这碗醇醇的羊汤,呼出一口长气,晃过神来:这下是真真得在自己不熟悉的北方水土呆上一个月之久了。
我就像《天幕红尘》中的叶子农一样,到了一处地方,就要走街串巷地搜罗当地的好吃的。
住在离褡裢坡地铁站很近的黄渠村,出来左手边有一家清真餐厅,面条做得极香。和南方的兰州牛肉拉面对比,种类都大差不差,但是只要细品,就会发现,北方的面条更有韧性和嚼劲,最关键的是,能吃出一股淡淡的麦香。南米北面,名不虚传。
除了面条,也可以和好友点几个菜,如炒羊杂、椒麻鸡。这些菜口味颇重,配两碗米饭,再来两瓶大窑嘉宾——一种北方汽水,量大,味似老冰棍——也可以吃得喷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5974/ae3ebc3f5b382540.jpg)
隔壁是一家叫作“超人麻辣烫”的馆子。在南方吃的像张亮、杨国福等麻辣烫,都是从一个冷柜中选出食材,再扔到锅里统一加工,调味也是在厨房里调好了,给你一碗端上来。可能是要照顾不能吃得太辣的群体,往汤里加了牛奶,中和了刺激的味道。
超人麻辣烫则不同。餐厅里一条长长的桌子,和桌子合为一体的两个电磁炉各烧着一个锅子,一个微辣一个中辣。兰花干、白萝卜、牛腩牛杂等各色食材用竹签串成串儿,放在辣锅里煮着,中间用铁栅割开。像容易煮烂的蔬菜则不在里面,要吃的话直接让老板从冰柜里拿出来帮你煮,煮得苍翠欲滴刚刚好的时候给你。不过北方人好像对绿叶时蔬没有那么大的执念,除了我外不见有谁也点了青菜。
像火锅店一样,食客可以到旁边的蘸料台调制自己喜欢的蘸酱,每次少不了的是北京人嗜好的芝麻酱,浓香浓香,一点也没稀释过,再加上蒜泥辣椒香油。鲜辣的食材裹上浓稠的酱料,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大为满足。直到哼哧哼哧吃了十来根串串儿,摸着鼓鼓的肚皮,才乍觉出了一身的汗。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5974/070eba6f1ebf5fae.jpg)
结账的时候按照竹签数,细的一元一根,粗的用来串牛肉的两元一根。从没吃过这种麻辣烫的我饱了口福,也涨了见识:这种铁格子的炊具像火锅,这种数签子的算法像吃串串,裹上厚麻酱的吃法又像麻辣拌。好吃,好玩。
离我住的黄渠村2公里的地方,有一家卖蒙餐,也就是蒙古菜的。在点评上发现,邀请报社结识的好友伯桥君去吃过几次。点评上有双人套餐,十分实惠,含羊肉烧麦、白面烧饼、羊杂汤、蒙古奶茶、还有一盘凉菜。
奶茶咸香回甘,口味正宗。烧饼焙得极佳,越嚼越香甜。羊杂汤分量很大,汤底是许多土豆块,上面铺满了羊杂碎,把饼掰碎扔进去,就是一碗羊杂汤泡馍。其实吃饱只需一张饼一碗羊杂汤就可以了,但是点评套餐生怕我们吃不饱似的,双人套餐给的有三四个人的量,两人空着肚子进去,总是扶墙而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5974/0d4074aced0f446f.jpg)
最后一次去,我们尝试了他们家的锅茶。一大铜锅奶茶,下入很多蒙式的奶茶小料,牛肉干、炒米、奶皮子。这是地道的蒙古吃法,喝起来仿佛就置身于蒙古包内,下一刻就要被拉去参加那达慕大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5974/e6ae3c67550feff4.jpg)
北京的饭菜,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量大,看来每次刷到的南北差异视频真不是刻板印象。这篇记叙了几样给我这个南方朋友开了开眼的食物,像干蘸的麻辣烫,蒙餐,以及有麦香的面条,都是南方不易吃到的。不过这些是我在北京吃到的食物,不一定源于北京。而那些大家常戏说的“这叫一个地道”的北京名吃,将会在续篇中逐一登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