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馆
白话《传习录》(6)上四

白话《传习录》(6)上四

作者: bluelz21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20:46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上 |徐爱| 四

    郑朝朔问王阳明:至高无上的善要从事物上寻求吗?

    “至善”有本体的意思,也有万事万物都遵循的根本法则的意思。郑朝朔想问的是这个万事万物都遵循的根本法则应该怎么找到。是应该出世,像和尚道士那样静坐参悟?还是入市,参与社会活动,在具体事物中参悟得到?

     

    王阳明说:只要人心没有私欲蒙蔽,剩下的心就是“至善”,就是纯粹的,符合天理的。所以“至善”不在客观事物上。

    王阳明觉得这么空泛的讲概念讲不清,所以让郑朝朔举几个实际生活的例子。

     

    郑朝朔就举了个例子:比如孝敬父母这件事。需要学习询问思考辨别的功夫才能使父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衣食无忧奉养适当。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是至善。

    郑朝朔的意思是,他理解的至善是表面的,具体的形式。比如孝敬父母这件事的具体的细节就是使父母冬暖夏凉,衣食无忧。

     

    王阳明首先回怼郑朝朔:使父母冬暖夏凉,衣食无忧这些生活细节只要记记笔记,一两天就能学习完,照着笔记做就行,还用什么学、问、思、辨?这么简单的事干嘛用花哨的词说。

    王阳明又说:只要你心没有私欲蒙蔽,达到纯粹天理的至善状态,你自然会想办法使父母冬暖夏凉,衣食无忧。

    这又回到了王阳明在前篇谈到过的首要的事和次要的事的问题。使心没有私欲才是首要的事。但是如何使心没有私欲?这时才用到了学、问、思、辨。而且这学、问、思、辨的功夫使用时一定要“精一”,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精一”。精一就是“精细”“专一”。举个例子,谈判专家和劫持人质的犯人谈判时,能通过犯人的微表情,语调的细微波动,话语中一两个措辞的变化等等极其细微的细节判断对手的心理状况,这就是“精细”。警察通过指纹,dna,录音录像等等手段锁定犯罪嫌疑人,这就是“专一”。做到“精细”“专一”需要用到学、问、思、辨。王阳明要求人应该拿着放大镜观察自己,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任何细微的动作言辞中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的私心。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做到“精一”不止需要学、问、思、辨,还需要一向至关重要的天赋就是“反思”,类似佛教里的“观照”。历史上很多中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这个能力都很突出,包括王阳明。直到今天很多讲成功学的也强调“总结”“复盘”,其实都是反思。不过王阳明对“反思”提了要求,就是“精一”,进行了方法指导,就是学、问、思、辨

    王阳明最后讽刺了一下郑朝朔,也是讽刺那些只懂得循规蹈矩摆样子的儒生。他说戏台上的戏子个个都是达到“至善”的圣人,因为他们在表面形式上更善于孝敬父母。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

    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

    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辩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

    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辩?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

    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

    学问思辩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

    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③,

    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

    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公众号:白话说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传习录》(6)上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xh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