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谜一样的故事

作者: 幽如静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22:15 被阅读128次

都说西方的文学就是现实主义,就是赤裸裸。其实也不过文艺复兴之后的两百年,现实主义才开始发芽。18世纪是现实主义的前奏,19世纪是现实主义的高潮。在这股高潮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高老头»,«基督山伯爵»,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红与黑»。

冷酷、严厉的批判,对人性无情的揭示,这就是«红与黑»的文字。乍一看主人公于连,利己主义,步步算计,恰一副小人面相。可并非如此,于连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恶人。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才让读者感到真实。谁不曾留一条后着,谁不曾耍一些计谋?于连看似可恶,其实不过是作者为了人物的可靠和丰满,故意加上去的。

作者司汤达没有故意塑造一个宛若天神,仁者志士的于连。他所遵循的,是真实。直触内心,直触人心最肮脏的一面。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文字了。

再说于连的性格。但,我们在谈论他之前,必须要说说这部书的人物塑造的手法。于连没有笑到最后,但整本«红与黑»,就像他短暂的一生的传记一般。德·雷纳先生、谢朗神甫,不错,他们有特点,但不算一个活生生的人,那只是«红与黑»中的一个路人,一张剪纸而已。司汤达倾注心血的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于连。

于连,这一个复杂的人物。像基督山伯爵,像希斯克利夫。他有成为拿破仑的梦想,有拿破仑一半的才干,却生不逢时。于连憎恨贵族阶级,却甘心为他们服务。于连不信教,却愿意成为教士。于连疯狂的崇拜拿破仑,却连最起码的参军都不愿意。这一些或大或小的细节和特征,被司汤达特别细致的心理描写关联起来,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于连。

或许,于连的性格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并不突出。但在不是发生的1830年,他的思想,是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先驱的位置上。他与封建主义对立,与名流贵族对立,但又屈服于贵族和皇权,又屈服与种种他嗤之以鼻的束缚之下。他的反抗并不成功,但勇于跨出这一步已是十分难得。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本书的作者,司汤达。

司汤达以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见长。于连这个形象的鲜活生动,离不开他细腻的心理描写,正是这些心理描写,使他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栩栩如生。司汤达的小说并不注重环境和配角的刻画,对于他而言,这些无关紧要。但司汤达的简洁明快使得整部小说条理清楚。

他的语言风格则更加具有特色。他的语言很冷静,即使在阐述最见不得人的某些事时,也不亲自出面批判。他的语言质朴,简单,掺一点冷幽默,现实主义,他本人也自称是学习«民法»出身。

无疑,他与同时代的任何作家都不同。浪漫主义的雨果不能理解他的创作手法,同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巴尔扎克能理解他的写作手法,却不能理解他的超前思想,理解他思想的梅里美却不能理解他的写作方式。

很明显,司汤达的不可理解得到了时间的考验与证明。他和他那迷雾蔓延的作品«红与黑»一起被拥上了世界文学作品的神坛。但这本谜一般的书和这位谜一般的作家还需要更多人去探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谜一样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x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