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管理课
如何教育孩子抵御购买的诱惑

如何教育孩子抵御购买的诱惑

作者: 桐榆山房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09:22 被阅读0次

    富养女儿或者孩子一定就是正确的么?在笔者的育儿学阅读所及,没有任何理论或者确切的证据证实这一点。然而,现在的家长早已在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当然,富养和对孩子的购买欲有求必应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最近读到一本德国没落贵族写的关于贫穷的小书,是在图书馆一口气读完的。该书不但文笔上佳,且思想犀利、观点独到,特别是其中提到的关于育儿的章节,读来深受启发,精彩处让人击节赞叹。

    德国贵族后代,著名的记者兼作家亚历山大·冯·勋伯格在这本《穷得有品位》书中,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抵御购买的诱惑有着很深刻的描述。

    他认为教育孩子抵御购买的诱惑,最根本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关注。事业有成、职场得意的父母,通常因为没有时间陪孩子而良心不安,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多买礼物来满足孩子的购买欲,以此试图作出补偿。但这样做真的好么?

    一对很有钱的夫妻求助于儿童心理医生,他们甚至聘请了一整组的心理治疗团队,为的是他们的两个儿子,9岁的彼得和11岁的约翰,两人衔玉而生,日常生活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却彼此相持不下,整天吵架。医生在观察后发现,这对夫妻极少陪伴孩子,即使在家,也总是有客人来访。其实那两个儿子的吵架行为有固定模式可循,平常他们都可以各自玩得很开心,自己玩自己的东西。但是每当他们想要妈妈过来主持公道时,就会开始吵架,然后妈妈就不得不过来帮他们调解。

    吵过之后,他们会渐渐安静下来,但是约摸半个钟头之后,他们就再度争吵起来,情况就这么周而复始地上演。

    其实这是因为,只要他们吵得够大声,不止妈妈会来,就连爸爸也会赶过来。虽然爸爸过来后会骂得比他们更大声,这其实会让他们害怕,但他们脸上却会浮现一种若隐若现的幸福笑容,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上称之为“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对有钱夫妻,当然想知道他们的两个儿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心理医师向他们解释,孩子希望借由吵架来获得父母的注意。而且,这似乎是唯一保证有效的办法。

    或许只有那些钱不多,但时间很多的父母,才给得起孩子最珍贵的东西——关注。所谓的关注,可以只是一场小小的探险。让孩子陪你一起去找远一点儿的邮筒寄信;或者让孩子跟你一起下厨。任何一件生活琐事,只要是跟孩子一起完成,都可以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

    而在这些生活琐事中,唯独只有一件事,勋伯格迟迟不敢跟孩子们一起进行,那就是一起采购。许多人把大好的生命时光浪费在愚蠢的采购上,所以他一直很排斥让孩子太早习惯采购。但另一方面采购却又是一种非常好的机会教育,因为父母可以在采购的过程中,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商品而不受诱惑。

    超市“障碍赛”

    现代社会的大型超市,比如沃尔玛或家乐福等等,考虑的真是周到,他们把所有能刺激、分泌多巴胺的商品,通通摆在孩子视线范围并触手可及的高度。为了抵抗这股恶势力,勋伯格跟女儿发明出一种很有效的采购游戏,就是把到超市采购看作一场障碍赛。其中隐藏着成千上万个陷阱,每个陷阱都在引诱他们去购买不需要的东西。游戏规则是他们要突破这些障碍,不能受到其引诱,换句话说就是只准买事前讲好的东西。比如说一身牛奶,几根香蕉,还有就是勋伯格的女儿坚持一定要买的水果软糖。能坚持到最后,只买这些东西的人就赢了。

    如果是全家大小一起去采购,勋伯格一家就会分组比赛,哪一组的推车能空无一物最久就算赢了。

    类似的这种小小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孩子的消费抵抗力,对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父亲来说要抵抗消费的诱惑就已是困难,因为我们生活在24小时都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不断被告知,某件商品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幸福,许多信息都在不断鼓励我们购买。到我们的下一代这种情况只会更严重。所以下一代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力,才能对抗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因为到那个时候,大家会变得比现在更穷,商家一定会变本加厉,千方百计掏空人们的口袋。

    不能全盘简单地否定孩子的占有欲

    勋伯格认为,未来的消费者就像是透明的生物,在商人面前无所遁形。商人将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更先进的,更精致的手法来叫消费者掏钱。所以他要把孩子教育成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并且让孩子了解到,享受不一定就等同于接受诱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富足,不管他口袋里有没有钱。

    父母在教育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该如何保护孩子,不要让他们变成受媒体宰制的愚蠢幼稚的消费白痴。勋伯格认为如何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有能力对抗诱惑,有能力放弃其他人拥有的的无谓过剩的东西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勋伯格说,其实这些问题最中肯的回答是,没有办法,也没有绝招,你必须承认,纵使选择式样简单,充满艺术性的木雕玩具给孩子们玩,总有一天孩子还是会要求要玩那些严重美化暴力的电动玩具,或者是那些胸前印有可爱宝贝字样,会说话的洋娃娃。如果一边是充满教育意义的有机材质玩具,一边是会发声音,会眨眼睛的塑料怪物,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你猜孩子会选什么?没错!孩子们一定会选择后者。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保证把孩子教成一个懂节俭,充满品位,有环保意识的世界公民?勋伯格实话实说,他也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很确定,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否定孩子的兴趣与喜好,绝对是最等而下之的错误方法,因为只要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还是会做。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克里斯塔·梅维斯根据几十年的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表示:有些父母用心良苦,努力想把孩子教育得远离物质主义,远离占有欲,但是他们教出来的孩子在长大后,反而常常会变成真正的贪心鬼,或病态的囤积狂。

    在以色列的集体农场里,新生儿虽然都是由亲生母亲哺乳,却被安置在固定的地方集体抚养。以色列的心理学家那格勒就发现,这些被教导要摈除占有欲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智商很高,却拒绝学习算术。因为他从小就被教导,一切跟“拿去”和“拥有”有关的事物,都是罪恶的。所以他不想学算术。所以若要凭借某种外力严重扭曲孩子的占有欲,是绝对教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的。拥有欲绝对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反而是一种人性的需求,我们应该要认清自己的欲望,不应该压抑,更不应该想要消灭它,而是适度的纾解它,满足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项教育原则,勋伯格认为一定要提出来跟各位分享,就是上面提到的独立性。他说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教导孩子们拥有独立性,就等于是教导他们拥有自由,我们要把目标设定成:让孩子有能力根据他自己的信念去做对的事情。勋伯格举了个通俗的例子:例如他不会教女儿说,你要刷牙是因为你必须刷牙。或者跟她说,因为别人都刷牙,所以你也要刷牙。她会让女儿了解,之所以要刷牙,是因为不刷牙会蛀牙。当一个人习惯做正确的事情之后,并且当他觉得做正确的事很容易之后,他的快乐就会越来越多。好比说,我们赞美某个音乐家技艺精湛,通常是指他不但没有弹错谱,还弹得一派轻松,浑然天成,而非弹得千辛万苦,战战兢兢,这就是高手和初学者之间的差别。初学者纵然是做到了,也是千辛万苦。

    以身作则,立好规矩

    育儿可是一件苦差事。勋伯格教育孩子确有一套,而且其人为人真诚,不和稀泥。但说来说去,归根结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方面父母在消费观方面的以身作则,自然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奢侈无度的父母不会育出勤俭节约的孩子,同样,处处爱占小便宜,大事小事吃不得半点亏的父母,他们的子女也大气不到哪儿去。另一方面,孩子的“经济教育”和“现实教育”非常重要。天上不会掉馅饼,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这个社会的现实是,一分耕耘往往只会有两厘的收获。

    ​没有付出哪有得到?可以给孩子念念泰戈尔的散文诗《吉檀迦利》里“那一颗最小的玉米”的故事:乞丐整天乞讨,但不忘做着神有一天降临,给他无数的馈赠这样的梦。有一天,神真的乘着车辇来了。乞丐激动地等着神的施予。不料,神开口问他:你有什么东西给我呢?乞丐惊呆了,不知所措,只好从口袋里拿出一粒最小的玉米献上。当晚,在乞讨来的一堆破烂杂碎中,乞丐发现了一粒金子。他若有所悟,跪地痛哭,恨自己没有将乞讨来的东西悉数献上……让孩子们明白,这个社会有一个经济规律是劳动的“等价交换”,你要得到你想要的,你必须用自己的东西来换。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要立好规矩,一是等价交换,二是甚至要做好准备让他们明白丛林社会的残酷,你的付出不一定有等价的所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教育孩子抵御购买的诱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yk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