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文学空间文学世界
《流浪地球》影史票房第2,可我更希望它被搬上银幕

《流浪地球》影史票房第2,可我更希望它被搬上银幕

作者: 文化咖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10:02 被阅读181次

2019年过半,经历各种撤档、提档,国产院线电影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对比年初时百花齐放的场景,仿佛又是另一番光景。据“中国票房”,仅2月份就有三部电影挤进历史单月票房排名TOP20:《流浪地球》(第1)《疯狂的外星人》(第9)《飞驰人生》(第16)。

光是科幻电影就占了两部。

最吸睛的当属郭帆导演,屈楚萧、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以46.55亿包揽历史内地总票房排名第2,仅次于《战狼2》。

也正因此,许多人说,2019年是中国的科幻元年。不光电影,很多作者也开始转向科幻写作。何常在的新书《时空典当行》,就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时空典当行》,何常在/著

一向在现实题材独树一帜的何常在,首度试水科幻题材,与其说这是一次题材上的飞跃,不如说是想象空间的质变。

“我看过很多科幻小说,实际上大多数科幻小说只是假设一个未来的时代,假设只有部分科技超越现实,比如飞机、汽车或是星际飞行,但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依然是基于现在。实际上,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等。”

何常在认为,科幻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是未来的趋势。

缘起《八仙过海》

“《时空典当行》其实从三年前就开始构思了。”

何常在回忆,在和几个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谈到未来的生活场景,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在他眼里,神话传说并非全是无稽之谈,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虽然在中间有一定的加工和误传,但起始点肯定是发生过什么。

因此,《时空典当行》里七仙星人和一个黑衣仙星人争斗的故事,起始点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过海》。

1998年的经典古装神话剧《东游记》,就改编自《八仙过海》

带着疑问和向往,以及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出发点,渐渐有了《时空典当行》的故事框架。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麻将、扑克牌、燃油机这些我们日常应用之物已经沦为古董,21世纪也早已成了古代。

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分子重组合成食物、分子复原仿制文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类疾病可以治愈,就连冰箱也能实现智能语音对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何想经营的好景常在典当行,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样一间典当行,却引出了一段更加古老、神秘的传说。

五千年前,一名仙星的叛逃者黑衣仙星人来到地球,追捕他的七名仙星人和他大战一场,终于将他降伏。不想黑衣仙星人隐匿身形,藏在人类之中。

为了防止他再次作乱危害地球,七人就此在地球隐居,各自成家,并将自己独一无二的法宝传给后代,约定黑衣仙星人的后代出现之时,七家后代必须联手才能击败。

而何想就是七传人之首的后代。虽然来自外星系,但又被赋予“人性”,这让何想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同时,他符合了很多人理想中的小人物成长逆袭之路——从流浪孤儿、生活落魄、毫无志向,直到使命觉醒,一步步升级为英雄人物,拯救苍生。

“何想与以往作品中的人物不同,他胸无大志,完全没有一个拯救者应有的担当和胸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他的成长过程更多的是无奈的选择,是被逼之后激发的潜力。”

何常在表示,他想借此告诉读者,其实每个人都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不要小瞧自己,有时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

事实上,放眼网络小说,这样的小人物很容易沦为套路化的公式。

所谓套路,“就是日常生活,就是约定俗成的认知,就是司空见惯的一切。如果在习以为常中寻找新奇和突破,确实有难度。”

何常在表示,何想的逆袭,既有师父何子天的教诲和引导,又有樊力的依赖和鼓励,还有温之光的温暖和关怀,他不同于那些生而不凡的小说英雄有什么奇遇,他只是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关爱之下不断成长的一个平凡人,是真实的成长,而不是跳跃式的提升。

因此,何想也是书中何常在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何常在

用科幻题材书写人性

漫威电影之所以能称之为伟大,是因为它不再局限于地球上的人和事,而是开始把目光投向家国之上、地球之外,将未知的浩瀚宇宙纳入版图。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而在《时空典当行》,最难得的地方正是对世界观的重塑。

何常在引入“外星人”的概念,就是小说中提到的“仙星人”。不难看出,他在试图窥探未来科技之外,更深远的科幻世界。

七传人各有法宝,也赋予了他们异于常人的超能力,比如樊力的巨力,王重的空间压力,花流年的时空静止,各有不同。

“超能力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向往,谁不想可以瞬移?可以让时间静止?可以力大无比?其实故事的设定就是塑造中国英雄。”

何常在表示,七传人与美式英雄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中国式的英雄,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使命感又有人情味儿,他们的出发点既是为了拯救人类,也是为了帮助自己最爱的人。他们真实而不虚伪,更不泯灭人性。

未来世界、外星系、超能力等元素,共同构成了《时空典当行》的科幻感。

因为和现实有一定距离,看多了玄幻小说的读者,自然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觉得小说的题材更偏向于玄幻、奇幻。

巧合的是,有着“文坛多面手”称号的何常在,曾经写出玄幻小说《武动苍穹》,大费笔墨地勾勒出一个充满神仙妖魔的玄幻世界,四海龙王,神兽逆天,惊世法宝,包罗万象。

《武动苍穹》,何常在/著

他解释说:“玄幻和奇幻一般是一个修行的世界,有升级体系,人类可以凭借修行提升实力。但科幻多半是借助外力和科技,这是本质上的不同。所有看似玄幻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就是科幻。”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科幻较之于玄幻、奇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一颗现实的核。

“既然科幻讲述的是未来发生在地球上的事情,就是基于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的架构,就依然会在科幻的外衣下解决现实问题。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疾病、贫富、长生,等等,在未来依然会存在。既然存在,就要想办法去面对去解决。”

在何常在看来,科幻是现实的延伸,现实是科幻的基石。也可以说科幻是现实的明天,现实是科幻的现在。

因此,我们在书中依然会读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世界。

多数人沉迷于虚拟现实,市民阶层易受煽动,网络暴力依然存在。这幅光景我们并不陌生,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科技进步而产生质的飞跃,反倒是人性在岁月的剥蚀下,已经无处遁形。

“其实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科幻题材,写的都是精彩的故事和人性。古往今来,虽然科技进步了许多,但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人类的欲望并没有进步,也没有克制,所有科技的进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和需求。”

难怪有读者这样评价:“何常在的小说既方正又圆润,很难想象他能将现实与文学创作如此巧妙地关联起来,读他的小说,就是在读这个社会。”

何常在

良性改编才是驱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作家,何常在敏锐地观察到,从版权引进和本土创作的情况来看,国内市场对科幻还是很包容、很有接受度的。

《流浪地球》的成功出圈,足以证明科幻题材在中国市场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放眼近几年的影视剧,相关题材除了《镇魂》《灵魂摆渡》《动物管理局》等几部都市奇幻剧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流量外,少有亮眼之作。科幻题材更是让人不忍卒看。

其中不乏IP改编作品。很多作品往往构造了一个科幻的壳,但包裹的还是风花雪月的爱情。

或许,《时空典当行》可以成为一次不小的突破。

一是它落脚于未来,并且极具冲突。

既有七传人身份之谜,又以黑衣仙星人传人到底是谁的悬念贯穿始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想要的结果。但方法和目的不同,结果也不同,冲突和矛盾就引发了。

“最大的亮点就是每个人都有特色,都可以成为主角。”

二是打破科幻题材的既有印象。

何常在表示,《时空典当行》的特有风格是连接了古代神话传说和未来,以及追求故事的连续性、主人公的延续性和未来的时代感。

“或许没有太宏大的叙事,但胜在细节出彩,接地气,并且不黑暗不悲观,我书中的未来,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三是回归对现实的思考。

书中明线暗线交叉并行,明线是寻找仙星人的下落,暗线则是探讨“科学狂人”花锦年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类发展方向。

何常在坦言,书中模糊了国家的概念,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巨头公司——花锦年执掌的全球最顶尖的科技集团全有集团垄断并且控制。

“其实现在已经可以看出未来世界的一些端倪,跨国集团公司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影响我们,我们已经完全离不开网络。任何养成依赖性的东西,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带来影响。更不用说有些国外的网络巨头正在着手发行数字币。”

关于改编,何常在曾经透露,下一个目标要做影视作品。目前他的几部作品正在改编之中,他也希望参与每一部作品的改编。

他提到一种现象,现在许多编剧没有看完原著,只借鉴了人物关系和人名就进行改编,再加上资本的推动要求快速变现,就导致在改编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减分,从而造成了许多IP的失败。

“影视化确实会为作家的写作生态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要良性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作家的小说在创始时就全面考虑到影视的需求,那还不如直接去写剧本,而不是小说。”

何常在认为,小说的属性是文学作品,是可以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成品。当然,一个作家多学习戏剧冲突和人物设定,也有利于创作出精品来。

何常在

何常在的变与不变

影视市场风云幻变,每个时期都有一两种题材尤其火热,比如过去的婆媳剧,去年的大女主剧、古言剧等。

“影视行业的特性是现在火热的题材都是两三年前开发的”,在何常在看来,任何事物的历史规律是物极必反,任何一种题材火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转变风向。

而回头看何常在十余年间的写作过程,同样让人捉摸不透。

多年以前,他以现实题材发迹,后又一头扎进了仙侠的世界,不久以后,都市、玄幻相继问世,直到《时空典当行》,再一次以高水准完成进军科幻界的转型之作。

何常在表示,看似转型很多,其实他一直是立足于现实向往于未来,努力所做的尝试,是为了挑战自己,不想让自己重复自己。

“下一步还会深入挖掘现实题材,现实题材才是真正的宝库,社会百态、平凡英雄、两性关系、时代变迁,等等,有太多可以书写的故事。”

不得不说,何常在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而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大部头”,因为“长篇可以展现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可以书写一个人的命运起伏”。

而《时空典当行》也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七位仙星人还未聚齐,黑衣仙星人的后人也尚未揭秘。据作者透露,该系列一共三部,约60余万字。

何常在承认,他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作家。所以才有了一次次风格的转变,才有了几年前突然宣布告别网文投向实体书的怀抱,才有了从写作者到创业自任CEO的蜕变。

不过在他看来,文化人和经济人的身份并不矛盾。

“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真正地书写生活。生活不是想象,而是时刻包裹着我们的水分、阳光和营养。工作的时候就是体会生活,放下工作的时候就是总结生活,然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生活中的何常在,经常挤着时间读书。道家、佛家的书都喜欢看,量子力学、宇宙探索一类的科幻书籍也爱不释手,时政新闻、名人传记,从不间断。

对他来说,一个对过去现在未来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的人,很难止步于眼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浪地球》影史票房第2,可我更希望它被搬上银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gn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