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蟳塘

作者: 梦鸿成 | 来源:发表于2024-10-08 12:53 被阅读0次

       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则脍炙人口的谚语“拿筷子象舞龙灯,拿调羹象戽蟳塘”。这则谚语源于何人何时,早已现今自然是无法考究了,但它能把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巧妙地融会一体,以不带脏字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风趣幽默地嘲讽那些不雅的吃相,其画面感和艺术性令人叹为观止。每当我在餐桌上引用这则谚语时,总能引发一阵欢声笑语,并激起诸多共鸣的话题。

       提及“拿筷子象舞龙灯”,现代人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舞龙灯“上下腾跳、左右摆动、首尾挪移”的壮观景象,进而联想到餐桌上“天翻地覆”的不雅吃相,这样的比喻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然而,在我儿时的脑海里,是难于想象这样的场景。因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破四旧”之风盛行,舞龙灯做为“四旧”之一被禁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舞龙灯重返民间,我才真正领会了“拿筷子象舞龙灯”的寓意。

        至于“拿调羹象戽蟳塘”,我自幼便略知一二。

        “戽”(hù),《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解释:1、戽斗(戽桶),泛指旧时汲水灌田的农具;2、戽水,即汲水灌田,戽水抗旱。戽水是一种历史久远、而又简易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戽桶把水从低处戽到高处。后来,人们在挖河道、修水利或捕鱼时也广泛运用了戽水技术,从而也就有了传统而又繁重的戽蟳塘。

        我第一次目睹戽蟳塘场景,是小时候与左邻的亮哥及一众小伙伴,每人滚着一个铁环,浩浩荡荡从老街出发,沿着坑洼不平的基耕路,前往翁江看海。傍晚时分,我们抵达海边,此时已退潮,远远望见一片滩涂上,有两人正拿着水桶在戽水,我们好奇地向路边的老人打听,得知他们正在戽蟳塘。由于急着回家吃晚饭,我们匆匆返回。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我也大致明白了“拿调羹象戽蟳塘”所描绘的场景:拿着调羹在餐桌上“翻江倒海”的姿态,实在令人难于恭维。从此,我便谨遵大人教诲,循规蹈矩地用餐。

       真正让我近距离地观赏戽蟳塘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父亲在点头米厂工作,我连续两年暑假都在那里度过。那时,贯穿点头集镇的104国道外侧便是大海,码头上停泊着各种各样的渔船。一条长长的海堤从码头延伸至海里,成为我观赏戽蟳塘的绝佳位置。

       夕阳西下,退潮后的滩涂上波光粼粼,一群群“讨海人”男女老少,或腰挂着竹篓,或拎着篮子,带上各种工具,在滩涂上抓鱼虾、大脚蟹、挖海蜈蚣、捡海螺以及各种各样的贝类。而有的则推着一个滑板在滩涂上飞快游动,享受着“讨小海”的乐趣。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走到堤坝的尽头,我近距离地观看“讨海人”戽蟳塘的壮观景象。两个壮汉穿着裤叉,裸露着上身,光着脚丫,全身黝黑发亮。他们拿着戽桶,在一个大大的蟳塘边对面而立。戽桶是木制的,两边对称着系两条长长的麻绳,一根系在桶口,一根系在桶底,绳子末端绑着一小段木棒当抓手。两人双手握紧木棒抓手,同时躬身前俯扎桶入水,当戽桶灌满水的瞬间,又同时挺身后仰提桶上扬,把戽桶提出水面,顺势将水倒出。随即,又将戽桶扎进水里,灌水、提桶、倒水……如此循环往复。

       戽水不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两人需要两人配合默契,控制好绳子的力道与方向,及时用力、让力,俯身、后仰、提桶、甩水……每个动作都 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随着池塘里的水位下降,蟳塘里的蟳开始四处爬行,那些鱼、虾也在水中游来游去、上下跳跃。当蟳塘里的水快见底时,就停止了戽水,人们跳入小腿深的淤泥中捉蟳和那些鱼、虾。                                          

       站在海堤上观看这热火朝天的戽蟳塘场面,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听着那哗啦哗啦戽水声,看着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动作,我也身不由己主地随着戽水动作,摇动起来,有时脚也跟着有节奏地踢动起来。我陶醉在那欢快的劳动氛围中,沉浸在“讨海人”的丰收喜悦中。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如今,随着围海造地工程的不断推进,滩涂面积日益减少,人工养殖技术的兴起,戽蟳塘的劳作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那寄托着“讨海人”丰收希望的哗啦啦的戽水声,犹如一首动听美妙的田园牧歌,时常在我耳边回响;戽蟳塘的场景以及戽水人与远山近水组成的一幅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记忆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时常在我的脑海“回放”,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煎蟳炊蠘,梭子蟹当是生炊最美味

    草草啖盐说蜜 ——说天地美食,谈家乡风味 “煎蟳炊蠘”是闽南人对不同螃蟹的烹饪诠释,“蟳”是闽南人最为喜欢的红膏蟳...

  • 这是一个别有风情的小渔村

    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位于泉州湾北侧,古时称前埔,后因该地盛产红鲟而得名蟳埔。蟳埔地处晋江入海口,海岸线曲折,咸淡水在...

  • 蟳蜅人口中的龙虾舅,到底是什么来头?

    小区门口有一家姑嫂合开的海鲜铺子,这对姑嫂来自蟳蜅,但都没穿蟳蜅的服饰,已然融入到街头巷尾的百姓生活当中。 蟳蜅人...

  • 鹧鸪天.贺戽塘村老年协会成立

    杨柳青青花更香, 戽塘老协喜洋洋。 济贫扶困千般好, 旺业兴家万载长。 歌盛世,谱华章, 斩荆披棘不平常 老骥伏...

  • 福建游4

    路线:蟳埔村-开元盛世广场-泉州博物馆-清源山-西湖公园 交通:市区-蟳埔村 k601换44或k301 古城内小白...

  • 上世纪老农村趣事:戽鱼崽

    耒阳东乡一带,把不大的东东统称“崽”,猪崽、狗崽、猫崽、蕨崽、笋崽……男娃叫奶崽,女娃叫妹崽。戽鱼崽就是戽干水捉小...

  • 儿时的记忆——摸蟳仔

    原创:玉树老爹。 故乡的滩涂,在夏秋之间,生长着一种叫做蟳仔的海产品。家乡话把这段时期叫做“蟳仔季”,“近海之娃先...

  • 364:说说有关稻子的那些事儿(二)

    一觉醒来,姐姐和哥哥已经割了好大一块稻田,戽已被拖得离我很远了,身前排了一长溜的稻草,一直延伸到戽旁边。爸爸妈妈依...

  • 入秋处女蟳正肥美,吃处女蟳的初体验!

    前段时间和女朋友去台湾游玩,去玩当然少不了吃的。女朋友选了一家精致的台湾传统餐厅,听说这里的处女蟳很出名。处女蟳是...

  • 这里的女性,头上有一座花园

    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一个极具特色的沿海渔村。在这里,大家以海为田,向海而生。在经营海洋的日子里,蟳埔村沉淀出了其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戽蟳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lb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