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网上“华为裁员”的消息,也看到任正非近期对此消息的回应。
“任正非: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英勇奋斗”。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看了任总的发言,你什么感觉?
要做个奋斗者?时不我待,抓紧学习?
加入“骂潮”,大呼“华为不是家!”
亦或是暗自喜悦,还好不是我们。
不管你是抱怨、谩骂,震惊、庆幸或被激励,为了34+的你,应该要知道下面3件事。
1. 企业不是温情岛
突然想起,N年前一篇很火的文章《联想不是家》。这文章讲的正是和此次华为有相似之处的联想裁员。
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多都会说“XX太无情,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然而,企业不是一个看温情的地方,而是看业绩、看结果、看能力。
任总在讲话中提到很多艰苦的地区员工有多艰辛,为他们骄傲、落泪。
其实,企业是在用金钱买你的奉献和牺牲。
若以此为榜样,想要留下的人加班已是最基本的日常。
我们行走职场江湖,靠的就是能力,并以此兑换价值。
当有一天能力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唯利是图”的企业“请你走”似乎也是最合理的结果。
2.选择即放弃
这些年,人们关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
“华为清理员工”的消息一出,人们又开始讨论私企的压力。
工作强度高、业绩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性,永远被压榨!
而“体制内”轻松、稳定、无压力,爽歪歪。
“体制内”和“体制外”像是一堵围墙的两边。
“体制内”的看“体制外”,认为自己工作无趣、没新意、丧失成就感、晋升不畅,没有提升……
“体制外”的看“体制内”,觉得自己压力山大,受够了加班常态,又时常有被离职的风险……
当年毕业时,你选择了“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呢?
无论你此时抱怨什么,当年,是什么原因让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选择即放弃,既然你选择了高薪、升职快、相对自由的“体制外”,就不要羡慕稳定、无压的“体制内”。
既然你选择了稳定、轻松的“体制内”,就不要为错失“体制外”的高薪金和高职位而懊悔。
选择即意味着放弃。
3.生涯规划要提前做
也许你会说当初的选择不是你的本意,但无论怎样,当年的你还是接受了那样的选择。
既然不是你的本意,过去的几年,你是否为自己未来的转型做准备和努力了呢?
如果你能想到34+还有被清理的风险,我想你一定会提前准备,让自己可以轻松面对这场生涯变故,潇洒转身。
如果你还是职场小白,不要像个吃瓜群众一样,事不关己的看职场八卦,而要从这件事中反省,赶紧行动起来,早日规划今后的生涯!
规划生涯,掌控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