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不应只想着利益往来,而是要有一种送礼物的心态,也就是有一种希望通过沟通帮到对方,能够解决对方问题、消除对方困惑、抚慰对方忧伤的心理,而不是一心想着通过沟通压制对方、贬低对方,以此证明自己聪明、凸显自己能干。
如果我们的心态纯正,那么首先我们不会在沟通时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也不会胡搅蛮缠或是得理不饶人,不会为了外在“赢”的形式而玷污了沟通的本质;其次,如果沟通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我们也不会过于悲伤痛苦、自我谴责,因为既然我们的初衷是帮助他人,那么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做了,那便没有遗憾,不会后悔。
而且既然是送礼物,那只要心意送到就好,至于礼物是否能够得到对方全然的青睐,便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要知世界上的事只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老天的事我们管不着,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把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做好,至于其他的随缘便好。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心态与他人交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平和、中正地看待每一次沟通,不对他人有要求,只对自己提建议。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说话的方式,站在帮助的角度将自我的想法表达。要是能做到这样,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沟通,还有助于更好的反省,让我们能够平静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有的放矢地不断进步。
即便有的时候我们送出的礼物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次沟通更加了解对方的喜好以及他们的需求,使我们下一次送出更符合对方心意的礼物,而且这一反省调整的过程不但能提升我们对他人的觉察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因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所以看似是在帮助他人,但充斥于我们内心的是全然的喜悦。因此,每一次在与他人沟通之前,我们应该想着这是我们在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送给对方,心怀着温暖与善意开口,对方也必将回馈感动与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