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保险,实质上是政府安排的年轻时赚钱来养老自己的一种制度安排,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采用的方式是个人和企业缴纳的资金大部分进去国家的养老资金池,少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中。退休后申领的养老金有两部分构成,个人缴存部分和国家统筹部分。因为大部分资金是由国家统筹安排,因此会遇到两个棘手问题:
1.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升,通货膨胀上升,社保支出就会增加,导致社保总资金盘子压力很大;
2.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生育率下降,劳动力较少,老龄化加重,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
因为以上客观因素,延迟退休是必然会到来。更加残酷的现实,前20年我们靠父母抚养,工作之后,20年用来抚养自己的孩子,等65岁退休,我们一代人很多还需要赡养老人20年,加起来我们这代人用40年来养老人和孩子,养自己60年(按照平均寿命80岁左右测算),加起来就是100年,我们工作40年,要养活100年,难度可想而知。
想清楚了这些困境,就应该在年轻时开始有所规划,确保自己老年生活不至于在贫困线以下。王烁老师给出三个建议:
1.储蓄
除了必要的缴纳社保外,考虑储蓄,而且储蓄应该进行投资,投资将是一生的事情。
请注意,投资的期限是一辈子,投资期限一旦拉长,某类资产一时的涨跌就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数十年的跨度中始终合理的配置你的资产。
关于资产配置,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对整体资产增值的作用,比压中某个支股票要重要的多。
2.长期投资收益必须战胜通账。
通胀是客观存在,但因为物价每年的涨幅不算太多,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所以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经济现象。当回顾十年前的房价,家庭支出中占比最大的几个项目,不难发现“TMD,钱真的太不值钱了。”
所以,投资最低要求就是收益率超过通胀,对于我们这代人,要求就更高,处于历史转折点,养老还得靠自己。
3.70岁还能工作的身体。
要补回那20年多出来的支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比上一代人多工作10年,可能就要工作到70岁。
为了能够让自己工作更长的时间,需要考虑工作的可持续性,比如体力工作肯定是不适合了,对身体、肌肉的要求超过了自然衰老的规律。现代社会,产业演变非常快,只有终生学习才有可能跟得上变化的节奏,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渗透,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对于新事物,大家都是从零开始。
做好“终生学习”的心里准备,并且付诸行动,即使我们这代人普遍活到了100岁,依然有机会成为跟上潮流的一群人。

总结
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日趋严峻,社保资金告急,虽然80后还年轻,不到40岁,但是摆在面前的困局只是时间问题。
邻国日本老龄化、空巢现象已经出现,工作到70岁的老年人普遍存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再难也有解决之道,更何况是40年之后。
早点想清楚未来的格局,早一天做好准备应对,有其是储蓄和投资,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我能想到的就是做好资产配置,钱全部买房,全部买股票,或者全部存银行,都不是好的方式,因为缺少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