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在哪里》,这篇文章是李老师2018年1月31日的文章,距离现在五年的时间了,依然不过时,同时提醒我们回到最初的地方,提醒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教育行业?”
教育的初心,主语是谁呢,具体的人在哪里?又是谁在教育谁呢?《皇帝的新装》确实足够辛辣刺激,提醒成年人的初心被需要和欲望蒙蔽了。
李老师这里专门指教育领域内的工作人员的初心,包括教师,校长和局长甚至立法机关的领导,都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之初心。
从一则孩子的日记中提到跟老师打招呼,自己感觉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而伤心。时光退回到大学毕业第一天去上班,发现学生主动跟自己打招呼时候的欣喜和激动。
实际上就是因为习惯了,学生有礼貌的标准就是能见面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端着尊长的礼数就习惯到漠然了。
我上班第十一年了,看到迎面走来的学生会微笑致意,只要是说老师好的,一律真诚回复,"你好。“还依然有见到领导和校长会发怵的情况,恨不得溜着墙根走。
每一节课都希望是有收获的,自己体验中,每节课都是崭新的一节课。今天阅读于洁老师公号文章,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来自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学生毕业之后,完全不记得那些年里老师讲的是哪些题目,可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笑容却记在学生心底。
李老师文章中提到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全球教育发展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特意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参考指南和判断标准。我们培养的首先是将来能给生活幸福的人,不是”材“。让教育重新回到一个个具体的孩子身上,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发展与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以人民为中心“。
2022年再次经历了一次洗礼,我们经历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洗礼,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发布,我们开启了重新出发的征程,1月4日返校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为在家学习的学生提供同步课堂。提醒学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位,可以选择延迟返校。从这一点上来看,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有个男生来学校第二天不舒服,去做了检查胸闷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又有一位一直未央的男生也回去了一趟,最近要考试,他第二天来了之后,我问他身体如何,他说没有关系。下课的时候说起来就是37.5度,就是后来的会温和一些。
我们最近在学校,每天上课课堂上坚持戴口罩,从第一天照老师说,如果你不戴口罩学生都会嫌弃你。到现在不断有学生课堂中会换气。餐厅吃饭估计是避免不了的摘口罩,希望最近的状态都好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