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KUANG 说,一件事情发生了,是客观现象,本身不存在任何意义或者态度,而不同的人去解读就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积极的人看到的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人看到了消极的一面。我想这也是成长型人格与表现型人格的实质区别。
想起前段时间跟老公闹别扭,冷战了一周。这一周过得很是难过,那段时间里,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他能选择冷战,说明他心里是没我的吧”,而且无比坚信这个念头,于是越想越气愤,越想越难过。但事实等这件事情过去后我再问起他,他表示没有别的任何想法,只是想让自己冷静一下。
人的大脑很奇怪,总是喜欢编造一些故事,然后还通过各种各样的事例去支撑这个结论。事实上,当自己再回过头看这件事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非常偏激片面,才导致了后面愈演愈烈的结果。如果往好的方面想的话,将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想起樊登老师提到的“ABC思维模型”,A为发生的事实,B为我们的观念,C为由B产生的行为或者结果。很多人认为只要改变A,就能改变C,而事实上决定我们行为C的往往不是A,而是B——我们的观念。
因此,改变行为的过程就是改变观念的过程,而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选择积极态度的权利的。用积极地态度去想,结果未必是非常好的,但用消极的态度去想,结果一定是很糟糕的。
网友评论